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至2050年全球核电发展预测》,报告预测,根据不同发展情景,到203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幅度预计在2.4%至68%之间,低于去年的预测值。面对全球核电扩张缓慢的大环境,中国核电或许将会成为全球核电行业未来的的新“顶梁柱”,近期“走出去”步伐近期也明显加快。
报告预测,根据不同发展情景,到203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幅度预计在2.4%至68%之间,低于去年的预测值。地域来看,中国和韩国等东亚国家增长最为显著,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国家也有较强的增长潜力。而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核电装机降幅最大,而北美地区预测增长预测并不稳定。
报告指出,短期内有多个因素影响核电未来发展前景,使得部分核电站部署临时受阻,包括较低的天然气价格、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本密集型项目的影响。此外,引入压力测试、强化安全性需求和先进技术的部署也对部分核电站投运延期造成影响。
面对全球核电扩张缓慢的大环境,中国核电或许将会成为全球核电行业未来的的新“顶梁柱”,近期“走出去”步伐近期也明显加快。
9月8日,中广核与肯尼亚签署谅解备忘录,中广核与肯尼亚核电局双方将基于华龙一号技术及其改进技术,在肯尼亚核电开发和建设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9月21日,正在中国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宣布,中国将投资建设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中英有望签订预算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的欣克利角C站建设协议。该项目是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项目。中广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咸春宇此前介绍,英国政府已同意由中广核牵头的中国企业参与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初步锁定一个参股的欣克利角项目和一个控股的布拉德维尔项目。
中国核电要“走出去”,手上过硬的技术才是在国外“攻城略地”的最佳“武器”。在我国目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中,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推技术,目前其示范工程已经在建设,成套设备制造能力齐备,将借力“一带一路”政策开拓市场。而CAP1400尚处于准备建设阶段,要成为工程验证的成熟产品尚需一段时间。
虽然“华龙一号”等第三代核电技术在目前已经是能够满足各方面需要的成熟技术,但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创新技术才能为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核心动力。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应当目光长远,提前着手于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目前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9月22日,在西雅图召开的中美省州长合作研讨会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泰拉能源公司签署了行波堆合作文件。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与泰拉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LeeMcIntire分别代表双方企业在合作文件上签字。这是中美两国政府在1985年签署核能合作协议30年以来,首次授权双方企业联合开发新一代核能技术。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张向晨、美国华盛顿州副州长以及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先生等见证签字。比尔˙盖茨先生在签字仪式结束后应邀发言,他说,行波堆是泰拉能源将与中核集团联合开发的第四代核能技术,双方的合作将为中国和全球的清洁能源做出贡献。
行波堆是一种满足四代核能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的金属燃料钠冷快堆,采用铀锆合金燃料,换料周期长并并可以大量使用贫铀,机组可利用率设计值高于90%,具有高效利用铀资源、减少乏燃料卸出量等优势。行波堆技术研发和实现规模化建设将有利于促进核能产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减排做出新贡献。
通过对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中国核电的发电成本将会得到普遍降低,安全性也将有所提升,这将极大地改善核电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核电的看好,并不是毫无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