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侧改革最为关注的问题仍是售电市场的准入和信用体系的搭建。售电侧的门槛除了那张“入场券”之外,还包括了“隐形的市场门槛”,如售电公司如何建立相对有效的盈利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
随着售电侧电改配套政策陆续发布,在未来两至三年时间里,中国新成立售电公司将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传统发电企业、新能源企业、节能服务企业因为其发电资产优势、特色能源优势及节能解决方案优势,将会在资本较量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电网急分售电“一杯羹”
地方电力改革已“势如破竹”,但业内预期的电改六大配套文件仍迟迟未能公布。
“我们此前也是每天都加班,就是在不断修改相关的文稿。”一位参与电力改革涉及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配套文件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市场分析较大,文件进行了多次改动,原本预计在七八月就能公布的文件也出现延期。
不过上述专家称,8月18日六大配套文件完成了最后一版本的修改工作,并形成了定稿,现在已经进入部门会签流程,有望在近期对外公布。
据了解,与配套文件同时出台的,还将包括一批配套文件的解读文稿。
其中,售电侧的改革仍是关注的重点。据了解,电网公司参与售电已经被明确。电网公司将会成立单独的国有售电公司,独立核算,不参与调度、结算。
采访中,国家电网一位人士也向记者承认了这一消息,但表示具体的进展不知情。
“电网公司进入售电是必然,但这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也不能说这是本轮电改退步的地方。”中电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每一次改革都充满着博弈和妥协,参与售电也是电网公司在本轮改革中极力争取的一项动作。
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看来,上一次的电力改革是将发电企业与国网分开形成竞争,而这次改革是将售电与输配分开,解决的是体制问题,电网公司肯定会参与售电、也必须参与售电。原因在于,首先国网电网以及南方电网参与售电以及社会服务达到数百万人,如果不让其售电,将面临巨大的人员安置分流问题。同时,电网公司参与售电拥有更好的专业人员与技术。
今年来,全国先后成立了数十家民营电力企业。那么,电网企业参与售电,又如何保障和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
“电网公司比民企有强大的资源,目前还谈不上公平。”韩晓平表示,首先得有市场主体,才能有公平,目前最初阶段民企参与售电只是为了活跃市场,能否盈利仍存疑问。而等市场成熟以后,公平竞争才会出现。
8月初,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首家成立的民营电力企业——深圳深电能售电公司进行了调研。深电能公司总经理江克宜向其介绍了该公司的售电综合决策系统。
曾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售电侧改革最为关注的问题仍是售电市场的准入和信用体系的搭建。售电侧的门槛除了那张“入场券”之外,还包括了“隐形的市场门槛”,如售电公司如何建立相对有效的盈利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曾鸣看来,这种“核心竞争力”应当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包括提高用户用电效率、促进清洁能源利用、优化用电模式、保证用户用电安全等等。所以,售电业务放开不是对原有售电市场的重新分割,而是将这个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另外,对于售电主体的信用监管也对于维护售电市场秩序和效率至关重要。
【图解】售电商业价值是怎样?
电改红利大,市场布局激烈引关注
近期,随着与电改有关的配套方案的下放,售电侧放开的预期也被加强。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发电企业可能会拿到首批售电牌照,但另一部分公司只停留在概念炒作上,获得第一批牌照的希望并不大。
越是在改革的关键期,越是应该保持冷静,缕清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从而降低改革风险,促进售电市场的成功建立。
售电侧改革作为本轮电改的核心之一,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工业,乃至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当前,社会上动则发出“划分千亿级净利润蛋糕”的声音,大有时刻准备涌入售电市场抢食“蛋糕”之势。
新电改将对发电、输配电、用电格局、电气设备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有望开启万亿元市场,售电侧放开有望成为本轮改革的最大红利。
售电牌照情归何处 市场布局还不明朗
随着新电改方案的出台,全国不少地方开始纷纷注册成立售电公司。
业内认为,未来将有更多的售电公司成立,来争抢售电市场这块肥肉。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这块市场有着的巨大利润空间。
目前形势还不明朗,第一张售电牌照将花落谁家目前尚不确定。业内人士认为,售电牌照会以试点的方式发放,由于电力市场的特殊性,不会一下子放开这个市场。
据统计,在山东、黑龙江、深圳和江苏等地已经成立了16家售电公司。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将有更多的售电公司成立,来争抢售电市场这块肥肉。
随着电价市场化、售电参与主体多元化,将削弱国网的垄断权力,这也意味着利润在产业链中的重新分配。目前电网购销差价在0.2元/千瓦时左右,按2014年5.52万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来测算,总计将有1.1万亿元的购销差价重新分配,这对行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业内专家分析,新电改配套政策正在继续推进。这次修改不仅会带来巨大的利润收益,还会有利于促进多种主体进入售电市场,有利于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到售电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