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营企业的碧水源最近披上了“红领巾”。
在碧水源逾60亿元的定增完成公告中,出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影子。
此次碧水源募集的62.31亿元资金中,齐鲁碧辰2号定增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新华基金-民生银行-碧水源定增1号资产管理计划及自然人武昆成为了三名认购者,而齐鲁资管和新华基金的背后出资人则是国开行旗下国开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开资本”),以54.34亿元获得碧水源10.48%的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
碧水源董秘何愿平在8月15日的机构调研中表示,国开行的战略投资将是长期的,除了带来的资金、项目等优势外,碧水源最为倚重的技术有望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国开行带来什么?
“在中国,企业要发展,还是披上一个红领巾,红帽子我们戴不了。我们环顾四周,能给我们这个红领巾的,发现国开行可能是最合适的,因为国开行在国内占到银行贷款60%以上的份额,我们国内好多污水处理厂,供水、供气设施全部是国开行提供资金做的。”何愿平表示,未来包括PPP在内的业务,资金提供方可能还是国开行。
他说,对于碧水源所处的基础行业尤其是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没有长期的资金很难发展,而商业银行很少提供资金,大多都是1年期,3年期都很少,而国开行则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来源,一个是量大,且国开行的属性导致其贷款时限可以非常长,最长可以到28年,这是很多资金没法比的。
此前碧水源在公告中指出,募集资金的50亿元将用于4个项目类型(BT、BOT、BTOT、PPP)的14个水处理项目。
碧水源表示,此次非公开发行将有助于其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将有助于其深入参与行业PPP项目建设。
何愿平透露,包括此次融资在内,碧水源目前有600~700亿元的资金实力来承接项目。
实际上,PPP项目也是碧水源备受期待的业务发力点。
2014年,碧水源净利润增速15%,较2013年49%呈现大幅跳水,而其201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也预计同比增长20%以内。
海通证券认为,碧水源业绩增速出现反转在于2015年行业面的改善和在手订单。2015年市政水务板块在“PPP”推广、“十二五”收官以及“水十条”三驾马车的带动下,将出现市场放量。
今年3月,发改委和国开行联合发布通知,要求推进建立 PPP项目资金保障机制。“将来PPP的项目主要是由国开行来提供支持,基本上很多项目都在地方国开行的手里面。”何愿平说。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政府层面一个针对基础设施的一万亿投资计划即将启动,其中环保行业占到了二至三成,而国开行系统正在搜集第一批项目。
何愿平还透露,碧水源和国开行或有可能在全国各省市联合设立基金,另外国开行还为碧水源提供了200亿元的授信,叫做投贷联动。
“他们一直跟我们说希望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希望后面规模还能更大,希望将来在碧水源的股份越来越大。他们后期会进入我们董事会,派人进来,做我们的副董事长。”何愿平表示。
DF+MBR技术空间待开拓
“碧水源已经准备好了,这次如果我们能成为一个国家队,将来我们希望能够将技术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何愿平指出,目前碧水源的膜占有量在很多地方与总的水处理量相比还不到8%,还有很大空间。
在碧水源的主营业务中,采用MBR技术提供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占到逾六成的营收,但其毛利率则随着津膜科技、维尔利等在技术方面的推进,以及万邦达、巴安水务等的进军而下降。
去年,碧水源经过6年,投入2亿元,研发出了DF(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该技术被寄望成为碧水源未来发展的业绩增长点。
通过其DF+MBR技术,碧水源能实现成本不超过3元/吨的净水。“如果把从污水整个做下来到能饮用不超过3元,将是非常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包括滇池的治理、内蒙、新疆都在用这个技术,虽然是去年推出来的,已经有了示范,如果真的成功了,会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何愿平表示,“水十条”出来后,各地都在细化方案,对于水处理,国家从无到有,以后将是从有到好,强调品质提高和对水体的改善,而碧水源就是要解决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用水安全的问题。
“过去的方式浪费水,而且做出来的水还是酸性,明后年我估计市场上都会用(我们)这种方式来做。”何愿平补充,一些地区海水淡化成本高昂,浓盐水排到海里,而这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使用DF技术出来就能达到地表水二类、三类标准,目前奔驰、京东方都在使用该方案,一吨水售价是5.7元,相比工业水8元/吨的售价便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