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并非中国特产,上世纪后半叶美国也曾饱受雾霾之苦,洛杉矶就是典型案例。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洛杉矶的空气质量在美国的排名仍靠后,但总体质量已明显改善。7月24日至25日,中美空气净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美两国政要、专家、企业家一同探究中国雾霾问题的解决之道。
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艾伯特˙戈尔
从“红色火车头”到“绿色火车头”
研讨会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表示,有人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牵引作用比作“红色火车头”,这主要是因为过去3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如今,中国正追求低碳发展模式,要起到“绿色火车头”的牵引作用。
胡德平的发言得到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名誉会长沙祖康的回应。沙祖康表示,近百年来,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后来被证明是一条死路,而中国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也曾努力避免重蹈覆辙,但最终失败。为了转变这一趋势,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化”的发展战略,并正在执行被称之为“世界上最严厉”的环保法。
事实上,目前我国雾霾治理已初见成效。7月22号,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报告称,2014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2.47%,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2.9%,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3.4%,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6.7%,其中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已提前完成“十二五”任务。上海、北京、河北的排放均大幅度的下降,今年上半年京津冀的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22.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研讨会上指出,自2013年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雾霾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想把蓝天变成常态,还需要整体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转型,特别是在能源结构优化的问题上,我国还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治霾经验的借鉴意义
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艾伯特˙戈尔也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在演讲中,戈尔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燃烧的化石燃料一直在增加,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已经造成气候变化、灾害天气频发等恶劣后果。人类需要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才能从源头上治理雾霾。
美国洛杉矶雾霾治理的重要政策制定者、美国南加州空气管理局前任局长金˙兰特斯表示,虽然洛杉矶的空气质量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但仍远胜北京,北京现在的空气质量和洛杉矶上世纪70、80年代相似。他认为,技术的运用和持续创新对治霾有重要作用,但治理雾霾最大的挑战是政府和公众是否有意愿做出变革。
兰特斯对中国的雾霾治理很有信心。他表示,相较于美国,中国在治霾技术上可以借鉴更多经验,毕竟美国等国在雾霾治理过程中研发出了大量可供其他国家借鉴的先进技术,且美国的立法和执行,乃至执行过程中的区域合作经验都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但在贺克斌看来,未来中国治理雾霾将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大挑战。他表示,虽然中国正在政策、技术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但也有一些问题为中国特有。首先是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的身份。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未来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污染物减排,所选取的路线与发达国家必然不同。其次,目前中国有2/3的能源用于工业,而美国的终端能源当中只有不到1/3用于工业,交通和商业各占了1/3。可见,我国的工业是用能大户,工业部门减排任重道远。最后,中国同时提出了治霾和低碳的目标,治霾的过程当中,有升温和降温,如何把空气的治理过程和气候变化的改善过程有效结合,将影响未来的发展路径。“这些挑战的最终解决都需要各类先进技术,需要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
空气治理需要创新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地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核能,能源的高效利用都需要创新技术的支撑。
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在会上谈到了空气过滤技术。“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我们需要先进的技术去除PM2.5、氮氧化物等。我们最新研发的纳米过滤纤维材料,因为其间隙较大,所以不容易很快饱和,这使得它能工作很长时间,从而非常有效地捕获PM2.5颗粒物。这种材料可以用在口罩上、室内的空气净化装置上,也可以用在车的过滤上,还可以应用在工业及医疗卫生部门等。我们在消耗能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污染物排放,这需要通过新技术研发出的新材料进行净化,所以说空气治理的过程是一场新材料革命。”
与此同时,中国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专家孙凯博士也跟大家分享了其最新研发的空气污染监测系统。真实的监测数据是治理雾霾的关键,他的团队开发了环境监测技术和天然气的泄露监测技术,通过感应器和卫星遥感数据获得精确的监测数据,根据不同地区污染程度的不同寻找适当的空气治理方案,“对症下药”防治空气污染。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仅凭一己之力很难解决自身空气污染问题。此次中美空气净化研讨会不仅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同样也是在寻求全世界空气治理的方案。在中美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先进的技术为有效治理雾霾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