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节能网

LED替代通用照明产品前景可期

   2015-08-10 东方节能网2560
核心提示: LED现阶段的发展态势如何,其替代通用产品的时间表是否已经明确?

LED现阶段的发展态势如何,其替代通用产品的时间表是否已经明确?LED能否迎来政府补贴时代?近日,在中国地下停车场照明节能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总工程师张文才等业内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明确解答。

“如果中国搞传统照明的企业在未来5年内不能接受LED,中国的照明传统大国地位就将消失”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总工程师张文才介绍说,建筑能耗占我国一次能耗总量的27.8%,基本上为同纬度国家的3倍左右。而在这其中,照明在各项能耗中所占比例又相当靠前:具体说来,通风能耗占总能耗40%~50%,照明能耗约占20%~30%,给排水能耗占10%~15%,其他动力能耗占10%~15%左右,照明居第二位。因此,照明行业的节能潜力相当巨大。但是,张文才在参加北京市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时发现,一些单位为了减少能耗而少开灯甚至不开灯,单纯为了实现节能却不能满足视觉的要求,这是一个误区,并不可取。“照明节能有许多方面,关注光源、灯具、配套附件的应用,都能带来广阔的节能空间,从照明控制的角度也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节能。”他表示,“当然,对气体放电灯而言,当采取移动探测控制开关时,光源寿命受开关次数的影响较大,开关一次相当于点亮几个小时,因此要找到更好的光源不受开关灯次数的影响,LED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LED在建筑照明中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室外照明采用LED的范例较多,包括路灯照明、庭院灯照明、航空障碍灯照明等。从供电方式上,有外部供电方式,也有采用太阳能光伏一体供电。而在室内照明中,应用于应急疏散照明和指示显示领域的较多,还有的用于停车场照明等,用于办公室、走廊、楼梯间的照明目前数量还不多,但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说,当下,,全球80%的节能灯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是如果中国搞传统照明的企业在未来5年内不能接受LED,实现提升和转型,那么中国的照明传统大国地位就将消失。按照飞利浦的预测,到2015年,其销售收入的50%将来源于LED,到2020年这项收入将占到总的销售收入的80%,这可以说明LED在未来照明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

“LED替代通用照明产品已有时间表,这也成为国家出台财政补贴政策的重要依据”

吴玲介绍说,LED产品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整合速度加快,连续5年LED增长速度都超过了30%,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企业超过4000家。未来5年,其增长速度将保持在38%~40%,而企业近几年的投入也有望在未来2年内看到收益。吴玲强调,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也将会依据LED对通用产品替代时间表而逐渐浮出水面。(见表)

“不同厂家生产的LED产品、甚至是同一厂家不同规格的产品接口都是不同的。我国LED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有待完善”

张文才介绍说,中国目前关于LED的相关标准是从2005年开始制定的,主要是针对光源、灯头灯座、控制装置、灯具、LED光安全等,但是作为指导建筑照明设计的有关LED照明标准却一直处于空白。他认为,标准的制定应该包涵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应用来推动标准的编制和完善,再反过来推动技术的应用和进步。二是吸取国际相关技术,来推动国内标准的进步。他透露说,在此次对《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修编中,就将增加关于LED照明的内容,推动我国照明设计中对LED的应用。

除了标准之外,技术的进步更是重中之重。“就其光学特性而言,光效高、寿命长、能效低、色彩丰富、便于控制、安全等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方面。但是我们同样要关注,由于LED属于点光源,光线集中,峰值光强高,容易产生视觉的不舒适感,这是未来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克服的。另外,在低色温其显色性方面应该有所提高。LED的色温很宽,产品的一致性控制问题、光谱的连续问题、不连续光谱对人的影响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张文才表示。

吴玲也表示,目前LED检测设备方法标准不统一、滞后,“我们看到,不同厂家生产的LED产品、甚至是同一厂家不同规格的产品接口都是不同的,这都反映了我国LED标准、检测、认证体系的缺失。而除此之外,技术人才队伍不足,公共研发平台缺位,关键材料、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发展滞后等都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对于未来,吴玲表示,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对LED行业的建设:第一就是规范市场,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标准体系;二是建立网络式的检测平台;三是开展节能产品的认证。第二,要建立公共的研发平台,这些平台包括核心装备、原材料国产化;下一代白光核心技术;互换性、兼容性、通用性的标准化光源模块及接口;上下游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系统集成。第三则是要加强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可持续创新,要创新人才与团队建设,开设相关学科教育;积极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形成创新人才开发模式。通过“软硬”兼顾,实现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推荐图文
推荐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