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河南投资集团筹备PPP发展投资基金,项目总规模达1000亿元。依据《河南省PPP开发性基金设立方案》,基金将按照优惠的资金成本给PPP项目提供资本支持。
加速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河南承接国内首只PPP基金
“国家发改委已批复河南投资集团筹备PPP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这是全国第一只获得国家批复的PPP基金。”7月2日,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在省政府和社会资本(PPP)项目推进会上对媒体说。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为PPP。PPP近来成为市场热词,其含义指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实现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1000亿元发展投资基金是如何运作的?
上述省发改委人士介绍,1000亿元PPP发展投资基金是母基金,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依据《河南省PPP开发性基金设立方案》,基金将按照优惠的资金成本给PPP项目提供资本支持。对于新增项目,基金按照项目公司中政府出资部分的30%给予资本金支持,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下(含)的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最高支持5000万元;对于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改造的,基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1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基金采用股权为主的方式投入PPP项目。
1000亿元发展投资基金的批复与募集,对于河南来说,显然是一大发展利好。在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受限的背景之下,PPP项目开发模式实现了以政府主导开发基金杠杆撬动社会资本的方式,打通了政府在公共服务事业上大手笔投资的通道。
事实上,4月15日,河南首个国字号产业投资基金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其规模设定为300亿元,未来的成长方式,就是通过贷款、发债等融资方式,支持企业撬动2000亿资金,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营,也会采取PPP开发模式,基金只是一个杠杆,以股权或债权的方式实现基金的再融资功能。”相关投资人士分析。
“河南能够拿到第一只PPP开发基金,定向专项使用,这即体现了河南对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视,更体现了河南公共服务事业亟待加大开发力度的事实,毕竟公共服务事业不仅具有服务功能,还有经济功能。”
当然,国家驱动也是成因。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PPP模式给予了肯定。
全省加码开发PPP项目
河南各地快马加鞭推进PPP项目开发,这成为河南稳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色。
来自省发改委的消息称,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有283个项目纳入PPP项目库,总投资2340亿元。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筛选了106个示范项目,目前正在协调推进,有80个已经落实社会投资主体,其中的4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这其中,郑州在PPP项目开发的大手笔值得称道。
4月,郑州市集中发布签约了32个PPP项目,总投资高达1126.1亿元,涵盖轨道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环境治理和水利、公路、市政道路等方面。
彼时,参与郑州PPP项目开发的有97家社会资本、40家金融机构、3家中介机构,其中不乏中字头的建筑、电力、投资公司,以及来自上海、杭州、天津、北京、厦门的投资商。郑州市政府分别与中建股份、深圳地铁、平安银行、河南投资等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地产集团等机构签约。
媒体从济源市发改委了解到,该市筛选了燃气、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还有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行业和领域中梳理出29个PPP项目,投资额达213.2亿元。媒体还了解到,开封、周口、安阳、平顶山等市均开始着手推出PPP项目,加码公共服务事业开发投资力度,项目涉及城市建设、信息化、交通、文化商务、社会事业、水利等领域行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张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建筑与深圳地铁集团组成联合体,采取PPP模式,围绕郑州轨道交通等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据了解,中国建筑早在郑州留下地标,建设了新郑机场、国际会展中心、火车站等工程。现在与郑州市签订新的合约。
河南相关公共部门也在行动。
7月1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了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会,推出了60个城市市政公用领域内的PPP备选项目,涉及城市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园林绿化、保障性安居工程、风景名胜区等。事实上,为大力推进市政公用领域PPP模式的应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对市政公用领域项目筛选审定,共有144个PPP项目被确定为省财政厅意向库项目,总投资1300亿元左右。
PPP模式的效率考量
PPP模式受到政府青睐以及社会资本的认可,这其中的双赢机制是关键。
上述投资人士介绍,PPP项目受欢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必要的财政补贴稳定社会资本的预期收益;比如依法依规为准经营类、非经营类项目合理配置土地、物业、广告等经营资源。
当然,PPP模式的回报方式,针对不同的项目收益情况,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这其中政府采取授予特许经营权、政府补贴以及政府付费等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
据了解,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经营类项目,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等方式推进。
对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准经营类项目,投用后经营不足以回笼投资,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BOT、建设-拥有-运营(BOO)、TOT等方式推进。对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非经营类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BOT、TOT、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
“政府在公共服务事业走PPP模式之路,正是源于效率优先的投资原则。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的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上述投资人士分析。
原因无非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
与此同时,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引擎
河南成立首只PPP发展投资基金,并推出一大批PPP投资项目,各地相继推出一批项目,可见,政府对PPP发展模式的高度重视。
郑州作为河南PPP模式推广与运营的先行者,国家相关部门人士对郑州的发展寄予厚望:“郑州大规模推广高质量的PPP项目,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凭借着独特的交通优势、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实的财政实力、高效的政府环节,一定会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推广PPP模式的表率和典范。”
政府对PPP模式的期待背后,不仅在于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更为重要的还是在于此时加大PPP模式开发,与眼下的经济发展态势有着密切关系。在6月30日召开的省委九届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决定实施稳增长保态势若干重大专项工作,推动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原因正是因为当前全省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
客观地说,河南经济一直较为依赖传统资源型产业,在世界需求不足,经济再平衡的条件之下,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河南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任务就显得尤其迫切。
“推出PPP项目,也是发展稳增长保态势的重大抓手,更是提升发展质量,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上述投资人士分析。
媒体观察,这些PPP项目,虽然大都分布在轨道交通、供水、污水处理、体育、医疗、养老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但是,不少投资项目均具有经营属性,不仅拥有固定投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吸取了社会资本,为大量社会资本找到了既有效率又有稳定回报的项目。
“PPP项目对于河南来说,又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毕竟,作为欠发达地区,河南在公共服务领域急需补课,当前通过大量投资既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也能解决历史欠账难题,可谓一举两得。”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