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日渐成为新的“城市病”。目前,浙江宁波主城区日产生垃圾量达7800吨,而日均处理量仅为3700多吨。业内人士称,垃圾量迅速增加,处理能力却未能相应提升,导致填埋场不堪重负。
上周五,舒友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奉化溪口实验基地发布消息称,其研发的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循环利用处理系统试验成功,可将垃圾变成“绿色煤炭”。
填埋场不堪重负
在鄞州生活垃圾填埋场,有一座占地560多亩的垃圾山。而如今,这一垃圾填埋场已不堪重负。据悉,鄞州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06年投入使用,当初设计能力为每天填埋600吨,而如今的实际处理能力为1500吨。按照如此填埋速度,鄞州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将由原来的20年下降至14年。
现实的矛盾是,我市中心城区日均垃圾处理能力为3750吨,市环卫处官网显示我市日产生垃圾量为7800吨,这就意味着一半的垃圾需要填埋。
除了填埋外,还有垃圾焚烧。金智祥介绍,垃圾焚烧热能利用不够高效,对灰渣的处理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其次垃圾焚烧选址难、投资大。
垃圾变碳新技术
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循环利用处理系统或许是破解之法。经过破袋、磁选、烘干、分选等流程,垃圾被分拣成有机物、金属、塑料、砂砾等成分。金属、塑料、砂砾等被打碎后可以再利用或制砖。而有机物被送入高温裂解后,有机物的分子链被打断,最终变成炭灰,整个过程仅半个小时。
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发明人孙向夷介绍,每10吨生活垃圾可以出产2~3吨可燃煤炭,热值在2000~3000大卡,含硫量仅为0.3%,相当于优质煤炭的含硫量。这套试验设备每天可以处理100吨垃圾。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利用好了,不仅可以使青山更青,绿水更绿,也能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孙向夷算了一笔账,1吨垃圾可以变为0.2吨多的可燃煤炭,而这些可燃煤炭可以转变为200多度电,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将富余的电出售出去。此外,由于这些煤炭都是小分子结构,经过处理后还能成为高科技碳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