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环保“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指出:“建立环保领跑者制度,以企业自愿为前提,通过表彰先进、政策鼓励、提升标准,推动环境管理模式从‘底线约束’向‘底线约束’与‘先进带动’并重转变。制定环保‘领跑者’指标,发布环保‘领跑者’名单,树立先进典型,并对环保‘领跑者’给予适当政策激励,引导全社会向环保‘领跑者’学习,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进行中的2015年,对于环保产业的从业者来说,喜事连连。公众对环保关注升温、环保产业投资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环保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中国的环保事业掀起了第一轮的新高潮。
特别是近半年来,借助政策东风,一大批环境治理企业纷纷亮相,都在高喊自己的技术多么先进,产品多么过硬,如一位参加环保产品展览的消费者所说:“令人眼花缭乱”。
不过需要警醒的是,优秀的技术和企业有,浑水摸鱼也不少。
然而,到底谁的技术最好,谁的品牌最过硬,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可喜的是,《方案》的出台有望在国家层面帮助市场分辨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千里驹。
这次,笔者也真诚地向四部委祭出《方案》的速度竖起大拇指,因为以往,我们的政府部门都是在市场进入一团糟的时候,才磨磨蹭蹭地出来制定一些标准。
事实上,环境治理领域同样需要榜样的力量,特别是那些投入巨资进行科研技术的本土企业。
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家,拿出可能并不丰厚的利润搞科研,本就应该值得我们尊敬。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环保产业市场刚刚打开,如同刚刚改革开放时,饥渴的需求,庞大的市场,这对于那些动辄百年发展史的外资环境治理公司来说,绝对不会错过。可以想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外优秀企业涌入与本土企业进行厮杀。
目前,我们不需要去培育市场,但我们亟待培育优秀的民族企业和具有自主产权的高端技术,来守住这个新的产业和领域,因此,鼓励企业大胆研发和打造民族品牌,不仅是行业的问题,而已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写到这,笔者也想为新华网即将要举办的“2015‘碧水蓝天’中国环保高峰论坛”点个赞,因为经过长达数月的准备,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
之所以要点赞,是因为在活动的最初,策划者们就试图通过寻找真正的环境治理模范企业,用媒体的力量唤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并向社会展示优秀企业的高新技术和发展理念。
因此,笔者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属于我们的知名品牌和独立自主的研发技术,在未来几年里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