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工作,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2013年发布了《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复核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钢铁行业I类项目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本文以某氧化球团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为例,分析了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的重点,以及该项目大气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复核的结论等,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为客观、公正评价环评报告中大气预测部分的预测方法和评价结论,给技术评估部门及环境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自2007年起逐步对环评报告中有关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部分提出技术复核要求。到目前为止,已对60多个重点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为规范技术复核程序和要求,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了《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复核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点针对Ⅰ类项目的大气、水及声环境影响预测开展技术复核,具体复核范围视复核情况和评估需求而定,按年度更新。其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范围主要为钢铁行业I类项目。
钢铁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特点
钢铁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密集型产业。典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过程涉及工序较多,主要污染过程包括原料场堆存、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及轧钢等,不同工序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又有所不同。典型的钢铁联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如图1(略)所示。
钢铁行业污染源众多,且多以中低架污染源为主,加之我国的钢铁企业多位于复杂山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污染物极易积存在山前平原,一旦出现稳定气象条件,局地排放或远程输送的大气污染物将迅速聚集于“凹谷”之内,难以消除,造成空气质量明显恶化。我国华北地区严重的雾霾污染,与其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带的特定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
钢铁行业属于国家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根据发改委、工信部等的要求,严禁审批新增产能项目,目前报送国家审批的钢铁行业项目以技改或搬迁项目为主。
技术复核要点与相关问题
技术复核的目的并不等同于抛开原环评报告重新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而是着眼于分析报告书中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所使用的基础地形、气象参数是否合理,选取的预测模型、预测方案和方法是否符合技术导则相关要求,输入的源强数据,污染物特性是否与工程设计一致等。通过分析比较环评报告预测结果与技术复核结果之间的误差,给出环评报告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论是否正确、可信的结论。
技术复核要求及要点
根据技术复核管理办法要求,大气环境影响技术复核需环评单位提供以下技术附件作为技术复核基础。
基本图件:包括预测区域背景图,须标明关心位置和名称、厂址位置、厂界线、比例尺、指北针等;厂区平面图,须标明大气污染源的位置、大气污染源名称、厂界线、比例尺、指北针等。
原始气象文件:包括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对应时段的探空气象数据,并注明气象站所在经纬度及数据来源。
原始地形文件:选用AERMOD、ADMS预测复杂地形的项目,须提供预测所用的原始地形高程文件;选用CALPUFF的,须提供原始地形高程文件和土地利用类型文件。
污染源数据文件:提供不同预测方案污染源的排放参数表,包括污染源坐标、污染物排放量、烟气排放参数等。污染源数据文件格式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以下简称《导则》)中附录C的规范要求。
模型输入及输出文件:提供与模型预测相关的气象输入文件、地形输入文件、程序主控文件、预测浓度输出文件等。选用AERMOD、ADMS、CALPUFF商业软件进行预测的项目,除提供上述对应的文件外,还需提供商业软件的预测相关控制文件,并说明预测模型和商业软件的版本号。
技术复核问题总结
经统计分析,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模型选取:不考虑模型的适用性,一律选用CALPUFF模型,甚至直接选用该模型计算重气体泄漏的风险影响等。
气象数据选取及预处理:必选项数据间隔6h以上,差值处理时采用简单补零等方式。
地形数据选取:地形分辨率显著低于模拟网格间距。
模型参数选取:不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照搬默认值或推荐值等。
预测点设置:网格间距设置不符合《导则》要求,或敏感点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等。
污染源处理:错误输入污染源坐标、高程、排放量等关键数据。
技术复核案例分析
为详细分析大气环境影响技术复核流程及钢铁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取某球团生产线项目大气环境影响技术复核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球团生产项目概况
某企业新建2×130万t/a链箅机-回转窑-环冷机生产线,年产钒钛氧化球团矿260万t。该项目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东侧紧邻山脉,南侧相距1km处是企业已投产的两条130万t球团生产线,西侧及北侧距离最近的居民区分别为0.8km、2km,评价区域5km范围内共有6个居民集中住宅区、3所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受影响人群数量约为17000人。项目所在地平均海拔为1200m,5km范围内最高处为厂址东侧4.2km处的山脉,其海拔为2282m,与项目厂址海拔高度差为1105m。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干、雨季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降水集中,多夜雨和雷阵雨,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该区域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各地区小气候复杂多样,12月至次年3月近地层逆温明显。
球团生产过程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有:配料混料系统,该系统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净化后通过烟囱排放;精矿干燥炉,以煤为燃料,产生的烟气经布袋除尘器净化后经烟囱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链箅机-回转窑,以煤为燃料,焙烧后的废气经烟气除尘脱硫系统处理后由高烟囱排入大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成品球冷却、转运过程,会产生粉尘;燃煤干燥炉,以煤为燃料,煤磨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经袋式除尘器净化后经烟囱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相比一般长流程的钢铁生产企业,球团项目污染源相对较少。该项目主要污染源包括11个点源及4个无组织排放源。11个点源中,仅链箅机-回转窑系统排气筒高度为100m,其余10个点源均为41m高的低矮排气筒。
环评报告预测问题
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共经过两次复核,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地形数据、模拟网格及污染源位置与排放参数等几方面。
模型中地形资料分辨率与环评报告书描述不符,且地形分辨率低于模拟网格间距,不能满足模拟精度要求。环评报告书中描述使用的地形数据是USGS的90m分辨率数据,实际模型模拟中使用了GTOPO30的900m分辨率数据。模型中网格间距设置与环评报告书不符,且不符合《导则》要求。环评报告书中描述网格间距为100m、100×100个格点,实际模型模拟中网格间距为306m、34×34个格点,不符合《导则》规定的“距离源中心小于1000m的范围内,预测网格间应为50~100m”的要求。模型中时区参数设置错误。模型中所设置的时间为世界时间,非项目所在地UTC+8时间,因此模拟过程中的所有模拟结果为项目所在地实际时刻+8h后的结果,进行小时值及日均值分析时,出现时刻会有所偏差。
另外,模型中污染源参数及敏感点参数与环评报告书不一致。首先,环评报告书中描述坐标(0,0)点的经纬度与提供的资料说明里描述坐标(0,0)点的经纬度不一致。其次,环评报告书中提供了污染源所在地的高程数据,但CALPUFF模拟时污染源及敏感点所在位置高程数据全部设置为0m,而项目厂址范围内实际平均海拔高度为1200m。再次,环评报告书中分析污染源数量为11个,CALPUFF模拟时将其中6个点源合并处理,但被合并的6个点源除位置不同外,排气筒内径、烟温等关键参数均不一致。最后,环评报告书中11个污染源3种污染物排放量与CALPUFF模拟时输入值均不一致,最大差值达到16.92kg/h。
技术复核结论
该项目第一次技术复核结论为:环评报告书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过程中,源参数、敏感点参数、地形数据等关键参数与报告提供的资料不一致,或不符合导则要求。环评报告预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建议环评报告核实有关源参数、敏感点参数、地形数据等关键参数,按照《导则》规范要求,重新预测分析项目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
该项目第二次技术复核结论为:对于建设项目对区域最大贡献浓度,环评预测结果与复核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差值占标率范围为-21.48%~19.22%;对于9个敏感点最大贡献浓度,环评预测结果与复核结果基本一致,差值占标率均<10%。叠加背景值后,该项目有1个敏感点NO2小时最大浓度存在超标现象;区域SO2、NO2小时浓度,NO2、PM10日均浓度值存在超标区域,建议重点论证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的有效性。
钢铁行业大气环评对策与建议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评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严格按照《导则》要求,针对不同类型钢铁项目的特点,从评价等级、评价范围、污染源参数、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模型选取等方面严格分析、综合评价,确保符合《导则》要求。使用预测模型时,应首先了解模型的基本理论、模型参数的意义、模型参数选取依据等,因地制宜地选取合理的模型参数,避免直接使用默认值或输入错误参数,力争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对于模拟计算结果的处理,应严格按照《导则》要求,结合不同预测方案,给出明确意见。
此外,在技术复核过程中,发现部分环评单位在模型预测时并未完全遵照报告书的描述,存在随意修改参数、源强、结果等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建议审批部门予以严肃处理和警示,不断提高环评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进而推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作者简介:李时蓓,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研究员;丁峰,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易爱华、胡翠娟、伯鑫,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