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见证下,中核集团与中广核当地时间30日在巴黎与法国两大核电公司签约。作为继高铁后的又一张新名片,中国核电正告别“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全力走向“造船出海”。
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法国总理瓦尔斯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市场需求,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良方。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拥有大量中端产品、生产线和装备产能,性价比高,适应发展中国家需求。发达国家则拥有高端的技术和装备。
李克强表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把中方和发达国家的优势结合起来,生产关键技术设备,能以较低价格和较高质量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需求,带动中国产业升级和发达国家扩大出口。
当日,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作为中方代表,与法国电力公司(EDF)及阿海珐集团(AREVA)就开发高功率反应堆、在全球市场建立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后处理/再循环工厂项目等方面签署协议。
其实,中国与法国在核电方面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1979年下半年,邓小平接见法国外贸部长的时候提出来要购买两台机组。当时的外汇储备只有1.87亿美元,全年的进出口总额267亿美元,其中出口100多亿美元,核电站预算要40亿美元,所以真是举国家之力而为之。”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兆对中新社记者回忆起大亚湾核电站的由来。
当时中国核电发展属于工程起步阶段,大亚湾核电站被称为“交钥匙”工程,而工程从法国请来的“老师”,正是本次签约的阿海珐集团的前身。
“11年后再签约,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研究员张禄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经济性来讲,中国的核电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前主任张华祝透露,目前中国大陆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达23台,总装机容量为2138.6万千瓦。至2014年底,核电总装机容量2030.6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49%;累计发电量1305.8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9%,比2013年增加了18.89%。
此外,2014年8月22日,由中核集团、中广核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至此,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之后第四个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2015年2月,中阿政府签订了在阿根廷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正式出口海外。
在高层的“代言”下,中国的核电技术更是在海外声名鹊起。
就本次签署的协议而言,张禄庆认为,上述合作旨在加强核电企业的“内功”修炼,为更好出海做准备。
张禄庆说,当前中国在建设高功率反应堆以及后处理、再循环等业务上缺乏经验,需要向法国借鉴。特别是在后处理方面这项技术上,亟需通过“引进”进一步求精。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黄金时期应该是未来五到十年。”张禄庆透露,中核集团正力图自主研发高功率的“华龙二号”,届时,羽翼丰满的中国核电将正式扬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