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组织召开的相关筹备会上,中国正式启动汽车业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发改委价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南的制定将促进反垄断执法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
据悉,与反垄断法配套的指南内容,将涉及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汽车业反垄断规制、宽大制度、豁免程序、中止调查程序以及罚款额的计算等。
国家发改委价监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未来汽车业反垄断指南出台后,将给经营者提供更为清晰的行为指导与合理预期,促进经营者主动遵守反垄断法,促进我国汽车市场的有效竞争。同时,指南将促进执法透明度,保障被调查企业的抗辩权。
国家发改委近年来深入开展的汽车业反垄断调查与执法,涉及为数众多的中外汽车制造商、上游供应商、授权经销商。目前被处罚的企业包括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制造商、一汽大众-奥迪及经销商、克莱斯勒及经销商、奔驰及经销商、宝马经销商等。目前,若干案件仍在调查中。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盛杰民对此分析认为,尽管被誉为“经济宪法”,但由于反垄断法面向所有领域,条款内容相对宽泛,而不同行业均有其特殊性,垄断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很多时候市场竞争参与主体并不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反垄断法,更谈不上在经营过程中如何合理规避反垄断风险。而对于汽车行业的某些做法和行为是否属于垄断范畴,甚至连行业内专家之间也颇有争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反垄断指南势在必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建中认为,反垄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涉嫌垄断的企业受罚,而是使市场竞争更加公平、自由、开放。反垄断指南的出台,能够帮助反垄断法有效落地和实施,通过制定公开、明确的规则,界定出哪些行为不触犯反垄断法,哪些行为涉嫌垄断,给市场竞争主体提供明晰的行为导向,使之有章可循,规范运营,在合法的范围内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