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吴江区有一个纺织涂布行业工业园,有400家~500家印染涂布企业,政府在园区内组织建设了有机溶剂回收提纯中心,并统一提纯处理,减排效果很好。
在开展重点行业减排时,统一执法尺度、执法公平公正很重要。比如当前北京对VOCs控制执法比较严,包装印刷等企业就转移到周边省市。管控上的差距和失衡,削弱了控制VOCs污染的效果,也扰乱了全国的VOCs治理市场。
浙江诚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采用氮气保护再生颗粒活性炭吸附回收技术,共建成三期治理工程,年回收有机溶剂6000吨左右。图为浙江诚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颗粒活性炭吸附+氮气再生+冷凝回收工艺。
“近三四年来,一些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出台,为我国VOCs(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行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引发了VOCs治理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秘书长郝郑平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VOCs减排与控制会议上表示。
与会专家同时指出,目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与控制还面临困难,政策法规等管理体系不完善,检测分析能力与管理基础薄弱,严重限制了VOCs检测、治理市场开拓以及行业发展。
当前VOCs检测、治理行业的现状怎样?有何新趋势?通过何种手段推动VOCs检测、治理行业快速发展?行业的重点市场在哪儿?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负责人。
VOCs治理行业有待成长
治理企业规模较小,相当一部分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下,商业模式主要是提供设备、技术工艺或者药品。检测行业有发展,有的企业开始通过融资增强竞争力。
据了解,VOCs种类繁多、排放行业众多、排放源小而分散,除了个别行业以外,单个污染源的治理规模一般较小,产值较低。
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江浩介绍说,他们与我国台湾地区一个产业协会接触时发现,这个协会的会员有300多个VOCs小规模治理企业,每个治理企业只掌握1项或几项技术。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曾对80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查统计,2014年企业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有8家~9家,在5000万~1亿元之间的估计有30家左右,其余企业大部分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下,其中相当一部分在3000万元以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副秘书长、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栾志强介绍说。
他说,以此推算,全国2014年VOCs治理行业的总产值应该在70亿元以上,企业的利润率一般都在10%~15%左右,略微高于除尘、脱硫和脱硝等行业。
“从目前的企业情况来看,全国从事VOCs治理的企业应该在200家~300家之间,其中约有一半企业是在近3年内新注册成立或者由除尘、脱硫、脱硝、检测等其他行业转移过来的,包括部分境外企业和境外企业的代理。”栾志强介绍说。
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以前从事除尘、脱硫、脱硝现在开始从事VOCs治理的企业,资金实力强,技术转型较快,发展也较快。一些境外企业依托其技术优势,进入我国VOCs治理市场,起点高,具有大型治理工程设计经验,发展迅速,对境内企业形成很大冲击。
在调研中还发现,随着环保部门对VOCs排放监管力度的加大,VOCs检测市场发展迅速,从事VOCs检测仪器与检测业务的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另外,社会资本开始进入VOCs治理市场,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始通过融资、注资等途径增强企业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江浩介绍说,他们在工作中发现,VOCs治理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提供设备、技术工艺或者药品,合同额只有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很少有像脱硫脱硝那样的工程类大项目(包括设备采购、设计安装到施工或者运营,合同额是千万元级甚至亿元级)。
市场驱动要靠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建议尽快制定 VOCs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放量申报制度,完善VOCs检测分析方法体系;建立VOCs治理技术、工艺评价平台,防止“低价竞争”
有业内人士估计,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可能将VOCs纳入主要约束性减排指标。“在政策的强大压力下,‘十三五’期间VOCs治理市场将迎来暴发式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
“随着各重点行业排放标准的陆续颁布实施,以及VOCs排污收费制度的制定,VOCs的治理行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2015年会有更大发展。”郝郑平表示。
他说,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指南能够驱动产业发展,建议尽快完成排污收费制度制定工作,制定 VOCs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放量申报制度等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完善VOCs排放标准和技术指南,以推动VOCs治理行业快速发展。
郝郑平进一步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正在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和控制技术导则》,涉及包装、印刷、石化、人造革、涂装等多个重点行业。
郝郑平解释说,技术指南(或技术导则)颁布后,会对VOCs治理的工艺选择、技术应用、工程建设和设施运营起具体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比如汽车喷涂行业涉及汽车喷涂过程和后端处理。对前端喷涂阶段,推荐企业使用水性涂料,使用封闭的机械喷涂工艺,这样排放VOCs就会少很多。在后端采用高效的后处理技术,同时回收利用余热,既控制排放还可以节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马永亮表示,在各项制度、导则完善之前,有必要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建立一个VOCs治理技术、工艺评价平台,帮助排污企业评价治污企业提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的优劣及性价比等,以防止“低价竞争”,影响减排效果。
“当前VOCs检测环节薄弱,检测方法体系不完善,影响VOCs治理工作开展和对治理设施的有效监管。近期内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进行检测分析设备研发,尽快完善VOCs检测分析方法体系。”栾志强认为。
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将成市场重点
目前各地在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开展治理工作,对园区VOCs进行综合整治,统一执法尺度、执法公平公正很重要
郝郑平认为, VOCs减排与控制需要从重点行业入手,走行业减排的道路。“因为VOCs有成百上千种,其特性也不一样,涉及的行业多,工艺复杂,很难摸清全国的VOCs排放总量,不能进行总量减排和总量控制。”
据了解,目前各地主要在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开展治理工作。
“另外,我国建设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工业园区,企业高度集中。在这些园区中污染物排放也高度集中,对园区进行综合整治,开展VOCs污染综合防治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江浩告诉记者,国能中电计划在石化行业和工业园区开展VOCs治理业务。
栾志强介绍说,在江苏省吴江区有一个纺织涂布行业工业园,里面有400家~500家印染涂布企业,当地政府在园区内组织建设了有机溶剂(排放的VOCs)回收提纯中心,对回收的有机溶剂进行统一提纯处理,减排效果很好。这类似于韩国等国家的“园区式”成功治理VOCs的模式。
郝郑平指出,重点行业减排和园区减排应该是VOCs治理企业近期重视发展的市场领域。
马永亮强调,在开展重点行业减排时,统一执法尺度、执法公平公正很重要。比如当前北京对VOCs控制执法比较严,包装印刷等企业就转移到周边省市,有的一个县就几百条生产线。管控上的差距和失衡,削弱了控制VOCs污染的效果,也扰乱了全国的VOCs治理市场。
栾志强说,当前VOCs治理行业所处的阶段,类似于2002年~2003年脱硫行业所处的阶段。经过十几年的“优胜劣汰”,现在脱硫企业只剩下几十家。所以,他认为,VOCs治理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意识,提前做好技术、人才储备,理顺融资渠道,迎接VOCs治理大市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