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城市不曾停下扩张的脚步,群众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善,这在浙江衢州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得到了体现:1996年填埋场始建时一天填埋数十吨垃圾,现在日处置垃圾约700吨。虽然2006年我市扩建了填埋场,但16年的设计年限尚未到期,库容就已告急。
与日俱增的垃圾侵蚀着有限的土地资源,占地408亩的填埋场即将满库容,“垃圾围城”局面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为城乡垃圾找到出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已然迫在眉睫。
可回收垃圾减少,填埋场仅可使用两三年
5月29日,记者走在通往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小道上,没有见到大门,空气里弥漫的酸腐味道已经告诉来客前方就是填埋场。
填埋场场长余忠喜和垃圾打了20多年交道,见证了我市生活垃圾的变迁。“以前垃圾运农村,现在垃圾进城市。”在他带领下,记者看到了山坳对面被黑膜覆盖的填埋场,垃圾的高度已经接近山顶,而脚下是已经覆土种上草木的老填埋场,“最早的时候,我们一天处理数十吨垃圾,那时垃圾以菜渣、煤灰为主,农民会运去当有机肥,处置压力不大。现在垃圾以泡沫、塑料为主,很难再利用,每天大概有700吨垃圾运到这里,填埋场已接近超负荷运转,接下来计划挖掉覆土,重新启动老填埋场。”
“垃圾进城市”,是指去年市里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县市农村垃圾都集中处理,衢城周边乡镇大量农村垃圾进入填埋场。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但也给填埋场带来了压力,仅衢江区每天要产生150多吨垃圾。
而早在老填埋场即将“寿终正寝”时,我市曾尝试另寻场地,但由于新址周边村民反对,故而选择扩建,项目占地408亩,可填埋285万吨垃圾,但是,目前填埋场库容仅可使用两三年,选址难题再次摆到眼前。
垃圾分类、实施焚烧项目,刻不容缓
“理想的填埋场场地应该是三面环山,远离水源,最好地表以石头为主,防止渗透。”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廖亚芬说,“但是,这样的场地很难找到。”
相较于填埋,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方式,无疑是破解“垃圾围城”的有效策略。
位于龙游的浙江蓝天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有限公司,是全省5家具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质的企业之一,目前主要拆解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五类产品。在厂房内,大大小小的冰箱躺在操作台上,经工人抽去氟利昂后,被送进破碎柜,碾压成碎片后,塑料、铁片、铜铝等材料分别从5个口子吐出。公司总经理卢拓夫说:“自2010年以来,公司回收各类废旧家电350多万台,拆解320多万台,拆解过程讲究环保、安全,比如破碎电脑、电视屏幕,会先去除有害的荧光粉,含铅的锥玻璃运至天津一家有资质的企业处理。”
那么,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又该如何处理?廖亚芬说,实现垃圾焚烧发电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前些年我们考虑到焚烧技术不成熟,拒绝了很多焚烧项目,现在的技术能够避免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污染环境。”她说,日本很多垃圾焚烧厂就建在人口集中的市中心,方便垃圾的清运和处理,2013年,我市也召开过协调会,明确由巨化集团公司负责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设。不过,廖亚芬也提到,实施垃圾焚烧的一个前提是要做到垃圾分类,“要消除二恶英,炉温须达到850℃以上,焚烧的垃圾带有水分将降低炉温,所以像日本的垃圾分类,甚至做到了牛奶瓶不含一滴奶,而我们的垃圾分类还处在推广阶段,按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处理原则,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