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发的‘智慧城市’产品应用,还在高校实验室里‘睡大觉’。”昨日,在武汉藏龙岛科技园,武汉创维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铁刚说起公司产品,内心焦急不已。
武汉创维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今年中博会的参展企业,产品主要涉及智慧城市中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和安防预警3个领域。如智能家居系统,电脑能通过传感器监测用户家的二氧化碳、PM2.5、温湿度及光照强度等数据,实现自动开关窗户、自动拉窗帘、自动开关灯、自动关煤气阀等操作。参展3天,共收获了800多张企业名片,上门参观洽谈的也有上十家,可最后达成商业合作的,却还没有一家。
产品为何叫好不叫座?“这与各企业间的电子数据包格式不统一有很大关系。”刘铁刚打比方说,“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是电影里土匪传递信息的暗号;在物联网通信领域,电子数据包就好比是电器设备间沟通的暗号,只不过暗号“派系”色彩太浓。
刘铁刚透露,目前,武汉从事物联网应用的企业就接近500家,但企业间能够实现互联的几乎没有,“要商业合作,除非谁愿意把自己投入上千万研发成本的系统推倒重来。”
全国范围内,也存在这一问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郭慧鹏表示,物联网系统需要政府与企业相互支持,逐步推进通信标准统一。他指出,RFID(扫二维码、条形码)技术之所以推广速度快,就是国内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全国涉及“智慧城市”物联网系统的研发企业有上万家,系统数据标准就有上万套,“各占山头”的行为,只会加剧物联网碎片化,让众多好创意、好产品困在实验室甚至是PPT里。
他建言,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移动、电信、联通等国内通信业巨头纷纷加快“智慧城市”产品推广,争夺物联网市场高地,各物联网应用企业宜抛开门户之见、抱团发展的同时,也期待相关职能部门重视,早日打破“一个小区一套智慧物业安防系统、一条道路几套智慧交通监控系统”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