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节能网

生态修复 绿满长三角

   2015-05-21 光明日报2480
核心提示: 近年来,从“三废治理”到环境建设、生态修复,长三角地区先行探索、积极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污染地块变身商品房小区等生态修复的例子不胜枚举。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在完成历时两年多、投资1亿元的工程后,原江苏常州常化厂地块已经变身为商品房小区。这一地块的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是当时国内体量最大的,也是第一个实施土壤和地下水同步修复的工程。

近年来,从“三废治理”到环境建设、生态修复,长三角地区先行探索、积极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污染地块变身商品房小区等生态修复的例子不胜枚举。

上海崇明已成为“天然氧吧”。吴健摄

上海

步行500米 遇见一片绿

苏州河是吴淞江流经上海的一段,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1988年8月,上海市政府开始整治苏州河黑臭脏乱的河道。如今,傍晚走在河边,常常看到装备齐全的“钓客”,据说运气好的时候能钓上几十斤鲫鱼。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沈发说,苏州河的整治经历了从单纯的“污染源治理”到“环境治理”,再到“生态修复”的转型。“十二五”期间,上海河道水环境治理已经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转变为“稳定水质、修复生态”。

2000年以来,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环境保护和建设综合协调推进机制,滚动实施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约3200亿元。15年来,上海环保投入占同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左右。

走在上海市中心,无论往哪个方向走500米,一定会和成片的绿色相遇。黄沈发告诉记者,上海2000年以后开始“规划建绿”,散落在城市中心各个角落的绿地,有效减轻了“绿岛效应”。

江苏

创新空间管控 守牢生态红线

江苏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美景如画,花香怡人。这里原是贾汪区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贾汪曾是百年矿区,最高峰时有255处煤矿。近年来,将占全区耕地面积1/3的采煤塌陷地创建成景区,推动“黑色贾汪”向“绿色贾汪”转型,成为当地政府的自觉选择。

近年来,江苏创新生态空间管控,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成果显著。南京编制《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提出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在高淳区802平方公里土地上,70%被划为生态涵养区,不允许开发工业,30%的开发区拒绝一切有污染的企业。在无锡,5年来相继关停并转移太湖周边千余家化工厂、建材厂等高污染企业。仅宜兴一个县级市,5年累计关停并转移化工企业500多家、琉璃瓦企业300多家。

“划定生态红线让江苏生态保护有了‘自留地’,政府监管多了‘防火墙’,开发建设戴上了‘紧箍咒’,生态空间管控也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有的放矢。”江苏省环保厅自然处处长戢启宏说。

浙江

“五水共治” 催生新兴产业

在浙江,“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洪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吹响了大规模治水的号角,水环境的整体改善让百姓拍手称快。

在因湖得名的湖州,滨湖大道贯通南太湖沿岸,沿湖散步,秀美景色一览无遗。“以前这里只有大片的荒滩、芦苇,可见不着这么好的景致。”对数年前遍布南太湖的养殖围网和“连家船”以及工业污染产生的异味,市民张建萍记忆深刻。

为了治理南太湖,湖州市建成了浙江首个藻水分离站,还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太湖水下生物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寻求恢复太湖自我修复功能的途径。关停太湖沿岸工业涉污企业,引导“连家船”的船民上岸定居,建设10公里的消浪桩和挡藻围隔工程,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南太湖的综合治理扎实推进。

一轮又一轮的综合治理,让南太湖流域的水质得以根本性好转。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纷纷落地,湖州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沿湖产业逐渐成型。

安徽

保护修复并进 建设生态强省

“过去夏天刮南风,蓝藻臭味把人熏得发晕。现在水变清了,空气也变好了。”家离巢湖只有两公里的黄麓镇村民雷才胜,既是昔日湖水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巢湖治污的见证者。

从2012年启动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以来,合肥市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如今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已入选国家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安徽城乡,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决定性标准。

巢湖治理,是安徽省保护修复并进、大力建设生态强省的成功实践之一。自2003年试点生态省建设,尤其是2012年推进生态强省建设以来,安徽持续实施了天然林、重要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造林绿化工程。经过近4年的全面推进,安徽共完成造林838万多亩,相当于之前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跨省界街口断面水质连续三年达到补偿条件。(本报记者 王梦敏 颜维琦 郑晋鸣 严红枫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武丹)

短评

率先发展体现在哪里?

上海苏州河边的“钓客”,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巢湖畔的洁净空气……今天,长三角美景如画的地方,源于“生态修复”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对长三角地区而言,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相伴的,是严重的土壤污染尤其是工业场地污染。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探索多方合作机制、责任划分以及投融资模式——作为中国的经济高地,长三角对生态修复的探索,既是对生态环境现状的正视,也彰显了重拳治污的决心。

2014年1月7日,国家八部委和长三角三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启动,明确了“协商统筹、责任共担、信息共享、联防联控”的协作原则,建立起“会议协商、分工协作、共享联动、科技协作、跟踪评估”五个工作机制。生态建设领域的一项项举措,显示了中央对加快推动长三角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那么,何为率先发展?体现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更体现在百姓的幸福感上。而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是其应有之义。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推荐图文
推荐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