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5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44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同时,“成长烦恼”亦无法忽视。其中,充电难问题更是已成为困扰整个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充电桩进社区遇阻
据记者了解,2014年我国共建成充电桩2.8万个,同比增长24.3%,但建设进度仍远远低于预期。
“主要是由于缺少明确的政策支持,从而无法调动充电桩企业的积极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记者了解到,国务院于2014年7月正式发布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形成以使用者居住地、驻地停车位(基本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位、路内临时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辅助,以城市充电站、换电站为补充的,数量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以期对充电配套设施进行积极引导。
“政策是好的,但像在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来说,大范围采用私人充电桩的思路并不是特别适用。”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以北京为例,由于车位紧张,已经买了新能源汽车以及潜在要买新能源汽车的人中,有50%以上都不具备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条件。”此外,已拥有独立车位的车主在社区安装私人充电桩也是频频遇阻,其中最大的阻碍来自于物业公司。
据了解,物业公司主要是出于安全和电力容量的考虑,拒绝车主安装充电桩。有专家表示,“政府应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调动物业公司的积极性,让物业也可从中获益,从而更好地配合相关工作。”
据特斯拉中国公共政策与充电基础设施总监高翔介绍,除了来自物业的阻力,家庭充电还面临电力报装和技术方面的挑战。“目前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已经出台了清晰的电力报装流程政策,但厦门、沈阳、成都等城市都还没有正式发布,这使得有些车主无法向当地电力公司报装,且过程中涉及到物业公司的配合问题,导致报装过程复杂漫长。”
可持续商业模式是关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一直处于“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境况。在北京这样新能源汽车普及度较高的城市中,截止到今年3月,现有充电桩也仅为7500个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充电运营商北京富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雷向本报记者指出,充电设施发展不起来,主要原因就在于“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
“商业模式的不清晰从根本上讲还是缺少明确的政策支持,投资人看不到盈利的可能,从而无法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
记者了解到,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新能源汽车毕竟是新兴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仍需政策细节的进一步明确和落地。
新国标有望年内出台
充电桩接口标准不统一也是业内公认的充电难题之一。由于现有国家标准中一些具体参数的定义模糊,导致已建成的充电桩大量不兼容。
“成熟的标准应体现在两方面,即兼容性和安全性。现有标准中有些参数定义模糊,车企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参数,即使是非常细小的差别也会导致无法充电。”高翔对本报记者坦言,标准之所以难统一,一方面是技术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目前缺乏相关经验,所以标准的修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据高翔透露,修订后的国家标准有望在下半年出台。“充电标准正式发布后,特斯拉将全面支持新国标,修改新生产车辆以符合新国标的规定,并为已售车辆提供转换设备与新国标兼容。”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助理孙木子表示,目前全球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善,在这一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也是由市场主导,但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电力部门、地方政府、生产厂商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仍旧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