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市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偏重,东、西、北部三面环山,地理位置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一度被列为全国环境污染最重城市之一。
为摘掉重污染帽子,省委、省政府和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自2012年起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3年间,淘汰落后产能、“城中村”改造、取缔燃煤锅炉……太原终于退出了全国污染最重10城市的名单。
关停294家污染企业
西华苑小区之前紧邻煤气化焦化厂,前些年,焦化厂还在生产时,附近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焦油味。小区居民告诉记者:“焦化厂没关的时候,空气中每天都能闻到刺鼻的焦油味。”据悉,焦化厂是先建立起来的,而住宅小区是后建起来的。而且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也已配套并在使用,但是即便企业污染治理达标了,焦化作为重污染行业,还是会对周边居民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入住小区,这个问题凸显出来。2012年该企业关停后,西华苑小区的居民再也闻不到焦油味了,空气干净多了,呼吸也顺畅了。
2012年,太原市打响了“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攻坚战,太原煤气化焦化厂关停搬迁,随后,包括狮头水泥、煤气化第二焦化厂、太化集团所属企业等八大重点企业在内的31家污染企业相继关停,年减少煤炭消费量460万吨、水泥产能460万吨、焦化产能264万吨。
2013年,太原市又以分布在市区大批的洗煤、煤焦发运等涉煤企业为重点,关停搬迁污染企业232个,年减少原煤入洗能力2300万吨、煤焦储运能力1000万吨、水泥产能180万吨。
2014年,又关停了东山电厂、齐兴伟业造纸厂等4家污染企业,对主城区内的26个混凝土搅拌站实施关停搬迁,对一电厂两台30万千瓦机组和二电厂三台20万千瓦机组实施了季节性停产。
3年来,太原市累计关停294家污染企业。
四大重污染行业3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硫2.5万吨
张宏刚今年40岁,到太钢工作已经20年了。他说,以前,污染排放标准低,配套的环保设施较为落后,车间里总是弥漫着呛人的烟尘,当时,厂里的工作服都是白色的阻燃服,大家干干净净去上班,到下班时候,衣服就变成了灰色。现在,经过不断地升级改造,只需要坐在干净舒适的操作室里,在仪器前动动手指头,就能完成好多生产流程。先进的除尘设施可以做到即便人站在炉前也闻不到什么异味,车间内基本看不到尘土。
2002年至2012年,太钢累计投资96亿元,实施了132个节能环保项目,建立了从原料工序开始,贯穿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各工序的全流程节能减排模式,形成了较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废水、废酸、废气、废渣、余压余热进行高效循环利用。
太钢只是太原市对钢铁、火电、水泥、焦化等四大行业全力开展提标改造的一个缩影,全市现有两个钢铁联合企业3台、1032平方米烧结机全部完成了烧结机脱硫设施建设;全市22台火电机组中,除5台机组近期计划关停外,全部按照国家新标准要求,完成了除尘、脱硫改造和脱硝设施建设;完成太原金圆等6家水泥企业6座熟料窑脱硝设施建设,全市水泥行业实现了全脱硝;现有9家机焦生产企业全部建成装煤、推焦烟气地面除尘站,焦炉煤气实现了全脱硫。
有数据显示,四个重污染行业3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硫2.5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
燃煤减少337万吨
闫家沟社区是太原市率先拆除所有土小锅炉并完成整村拆除的城中村。居民王良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家里住着150平方米的自建房,一个冬天至少要烧八九吨煤。若按每吨煤500元计算,一个冬天光买煤就要花掉至少四五千元,这还不说运输费以及为烧锅炉付出的人工费。现在,一家住进了100平方米的住宅楼,一冬天的采暖费还不到2000元。
有资料显示,2011年,太原市城中村冬季采暖燃煤量约170余万吨,虽然只占市区燃煤总量的20%,但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却达到4.1万吨、6.5万吨,分别占到市区采暖期燃煤排污量的50.6%和81.2%,直接导致冬季采暖期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监测结果显示,没有实施供热改造的城中村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值是市区平均水平的2.47倍、4.24倍,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正因如此,近年来太原市把消灭城中村土小锅炉作为改善冬季大气污染的攻坚工程来实施,下猛药治污染顽疾。
2012年起,太原市在全面加大清洁型热源和管网建设力度、推进“气化太原”工程的同时,全方位开展城中村燃煤污染整治。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拆除及实施供热改造,拔掉城中村黑烟囱3.39万根,减少城中村冬季采暖燃煤量107万吨,城中村燃煤削减62%。2014年又完成24个城边村燃气改造,实现农村炊事、采暖燃气化,冬季减少采暖燃煤8万吨以上。
通过以上的治污措施,太原市3年总计减少燃煤337万吨,其中采暖燃煤为282万吨。
越来越多的蓝天让我们看到了太原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出的大气污染防治成绩,一个个降低的数字也证明了这些:2012年太原市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一。2013年市区优良天数为162天,比京津冀13个地级城市平均水平高6.9个百分点。201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7天,同比增加35天,PM10、PM2.5、SO2、NO2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1%、8.8%、1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