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以来的直购电试点工作遇阻,各地迟迟没有方案落实,国家发改委酝酿新的输配电价管理方案。
自3月开始的直购电试点迟迟没有方案落实,各地出现以直购电改革名义变相优惠电价的现象,有望“倒逼”输配电价新规范的出台。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地方政府,选择了15家电解铝企业进行直购电的试点。然而文件下发两个月后,15家试点真正启动的寥寥无几。
国家电监会所圈定的试点企业,主要集中于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中西部能源富集地区。自经济危机之后,电力消费普遍下滑,这些省区的政府一直有降电价的动力。
早在今年2月,山西省经贸委就召集省内电厂开了“吹风会”,传达了国家将开展直购电试点的精神。“山西省重工业的比重大,今年省内电厂的发电利用小时数不断下滑。”经贸委一位相关负责官员在会上表示,“只要符合试点要求的,都可以来经贸委报名。”
山西的电厂纷纷“摩拳擦掌”,但报名之后,却迟迟不见实施方案。山西永济蒲州电厂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我们与用户已经谈了三个轮次,原则层面都达成一致了,就是试点方案不下来,我们没法谈下去,特别是涉及价格问题。”
“输配电价难以明晰,是煤电联动和直购电试点的最大困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
试点企业谈判遇阻,不在试点名单上的多家河南电解铝企业,却在3月就率先与省内电厂签订了直购电协议。协议规定,用电电压等级100千伏及以上的大型电解铝企业,可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在协议执行的第一个月,河南省电解铝企业的购电价格为每千瓦时0.395元,这低于河南省此前被要求清理的每千瓦时0.42元的优惠电价。
低于全国的输配成本,以及地方政府的强势推动,是这些地方推进的主要动力。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公布的电网输配电价水平,2006年,各省平均输配电价约0.14元/千瓦时,而河南为0.08元/千瓦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此次直购电中0.10元/千瓦时的输配电价。
国家电监会的一位相关负责官员告诉《财经》记者,在直购电试点通知出台后,电监会发现有一些地方借推行直购电名义变相降电价,“很多地方推出了自己的‘直购电’方案”。
5月上旬,国家电监会与国家发改委组成调查组,在十个省份对地方优惠电价进行督察和清理。“很多省份推行的大用户直购电改革,大都成为了优惠电价的翻版。”一位参与督察的官员用“混乱”来形容各地推行直购电试点的情况,“这种局面必须扭转过来。”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为了推动煤电联动和直购电试点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在酝酿新的输配电价管理方案,最快在年内出台。“核算清楚输配电价,是直购电改革的必要条件。”这位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