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用水量要占到工农业总用水量的80%以上,解决好农业节水问题,就抓住了节水的关键。农业生产就其用水情况可分为两大类,即旱地农业和灌溉农业。灌溉水运行可分为三个环节,输水、灌溉和水分利用。节水灌溉工程农田节水也必须从这三个环节抓起。
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约4000亿立方米。灌溉通过渠系输水每年损失水量约为一半、即2000亿立方米。当然这部分水量损失中,一部分可为田间作物利用,部分为环境所用,补充了地下水。真正意义上的损失,每年约有500—1000亿立方米。以北京密云县为例,渠系输水每年损失水量可供北京30—60万人一年的用水量,可见渠系防渗工作有多重要。新建的井灌区应力争实现输水管道化,对于渠灌区,新建及改建的渠道应一律要做防渗,并逐步实行管道化输水。
采用先进灌水方法与技术,加强田间工程建设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也至关重要。大水漫灌从节水角度和生物学角度都不可取,应逐步推广喷灌、微灌、坐水种等节水灌溉方法和技术。重点要解决的是建立起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争取在近期内从设备的质量、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加强田间灌溉用水管理,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水的利用率还直接反映在单位耗水量的粮食产量上。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外灌溉先进国家如以色列的水分生产率可达每立方米2.32公斤。北京市昌平区南邵喷灌试验区冬小麦水分生产率已连续几年达到每立方米2.2—2.4公斤。但我国大面积上的作物水分生产率还比较低,我国综合的作物水分生产率仅为每立方米0.8公斤左右,提高的空间很大。另外,增加雨水的有效利用也可相应减少田间净灌水节水灌溉量。
在当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体制下,考虑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指导、实行科学灌溉已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涉及设施技术条件,而且还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用水管理组织,最好是专业管理机构。节水灌溉技术。
农民参与灌溉管理是必然的趋势。把小型灌溉系统移交给农民组织管理,让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配(分)水点以下的各渠道和田间用水。水源归国家所有,配水权属于政府机构,分水点以下的水量可以由农民管理和分配,甚至可以进入水市场自由买卖。
实现农业高效用水,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政策。节水灌溉的受益者不仅是农业、农民,也有支援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维护生态平衡的社会效益。因此,发展节水灌溉的投入政策,要体现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建立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负担的节水灌溉基本建设投资体制。
其次应实行水资源转移使用补偿,如因城市及工业的发展,挤占农业用水,基建、房地产开发占用耕地要对破坏的节水灌溉设施给予合理补偿,将其用于农业节水灌溉的基本建设。
节水; 再次是我国现行农田灌溉水价太低。有关方面反映灌溉水价不到水成本的1/3,所以农民不爱惜水,不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有的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水价太低,节水灌溉工程难以维修更新,老化失修,带病运行,节水灌溉效益日趋下降等等。农用水价与成本收费相差悬殊。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按供水成本和水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核定水价,实行计划内用水平价,超计划用水加价,用经济手段节水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