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的第二个履约季即将来临,7个试点首次共同步入履约通道,目前各试点正忙于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的报送与核查,在去年5试点履约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数据报送与核查工作得到整体优化。按照工作进度,重庆、北京两试点进展最快,其中,北京市发改委已公布了未完成核查报告提交的214家单位名单,并责令限期报送。
又一年履约将近,碳交易试点的企业碳排放数据报告、核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在碳市场工作安排中,企业需要分别提交自身排放报告和经过第三方机构核查的核查报告。按照工作进度,重庆、北京两试点进展最快,企业核查报告上缴日期分别为3月13日及3月20日。湖北试点虽要求企业在2月底提交排放报告,但核查报告截止日期则为4月底。上海、广东、深圳三个试点时间稍后,均要求企业在3月提交排放报告、4月底提交核查报告。天津试点则安排企业在4月底一次性同时提交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
除了湖北和重庆两个今年首次履约的试点,其余五个试点今年已是第二次开展年度碳排放数据报告、核查工作。应对今年工作需要,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试点均加强了工作力度,培养企业的意识和能力。
记者采访各试点企业发现,相比去年,受访企业对碳交易的认可程度明显提升,对排放数据的了解程度也有增强。
试点优化报送工作
今年初,不少试点均提前发布了相关通知,提醒控排企业按期开展数据报送工作。
其中,北京市发改委于1月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广东省发改委于2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2014年度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履约相关工作的通知》,上海市发改委在2月12日下发《关于开展本市碳交易试点企业2014年度碳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深圳市发改委于3月1日发布《关于按时提交2014年度碳排放核查报告的公告》,均再次提醒企业按规定时间完成报告报送。
而在管理办法中并未明确核查时间节点的重庆也于2月15日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度碳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于3月13日下班前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在强化通知工作的同时,一些试点也对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进行了优化,受访企业满意度较高。
“整体感觉,今年的报告提交工作较去年有调整,更规范,让企业有章可循。”一家上海试点控排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说。另一家上海控排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海的企业排放报告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行业进行提交,本身企业也积累了经验,管理更成熟,“完全能够顺利填写排放报告”。
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控排企业应于每年3月31日前编制上一年度碳排放报告,并于每年4月30日前提交核查报告。目前,上海仍处在企业提交排放报告的最后阶段中,记者获悉,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报告的提交。去年,上海191家控排企业全部按时完成了排放报告的提交,为后期的100%履约率打下了基础。
而今年改进了配额分配方式的广东也在企业数据填报教育上加强了工作。记者了解到,为加强企业的认知,考虑到碳排放管理人员的阅读习惯,广东试点此前特意将相关数据报告细则打印成册,并邮寄给企业负责人。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的实施细则》,广东省企业应于3月15日前完成碳排放报告的提交,记者获悉,目前广东省企业报告上报工作已全部完成。
“今年,广东省发改委给出的碳排放官方报告修改更合理了,碳排放权的发放方式和交易原则也更合理了,”广东试点一家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公司按规定时间提交了碳排放报告,有了去年的经验,我们的填写更规范了。”
深圳、湖北的受访控排企业也均表示正按照试点相关工作进度开展相应工作。“感觉今年的提交工作更成熟、规范,企业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情了,可以和政府更好的配合。”深圳一家受访控排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湖北一家化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企业此前已完成了数据报送,虽然是首年参加相关工作,但感觉“只要按照发改委的领导和指示来,完成这项工作难度不大。”
而一家天津控排企业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目前还不知道报告提交的事情,企业也没有做这项工作。
北京展开专项监察
纳入不少行政及事业单位,控排企业总体数量多、种类繁的北京试点一向在碳交易企业教育上面临着相比其他试点更为艰巨的任务。今年是北京第一年进行企业自主选择核查单位展开核查,核查报告提交工作难度颇大。
今年1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于2月28日前上报碳排放报告,并于3月20日前向北京市发改委报送核查报告。
相比去年,核查报告的提交时间有所提前,同时,由于客观上增加了“企业自主招标核查机构”这一环节,使得相应流程所需时间有所拉长。再加之今年春节相比往年更迟,不少企业按照工作习惯等到年后再联系开展核查工作,最终导致工作时间紧张。
3月23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责令重点排放单位限期报送碳排放核查报告的通知》,发布了在规定日期3月20日之后仍未完成核查报告提交的214家单位名单。
“我们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上述名单内一家生产型纳入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为了应对碳交易需求,该企业很早就已经通过筛选确定了一家核查机构,并开始了配额交易相关工作,但没想到,由于弄错了截止日期,企业没能及时提交报告,现已完成了补交。
采访多家名单上企业发现,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其中,部分企业是不清楚准确截止时间,部分企业则是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导致“被点名”。
名单内另一家控排企业对记者表示,在此前的沟通中,他们选择的核查机构告诉他们在3月27日之前上交就可以,想着“都会有宽限期”,再加上春节前后正是企业销售旺季,他们就稍微推迟了核查相关工作,最终没能及时上交。
一家北京核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名单中也有一部分企业确实对碳排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此前核查机构为了获得项目都联系过各家企业,但有些企业却多方压价,迟迟没有决定。
3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组织控排企业召开2015年碳排放权交易培训会,对今年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和履约前的动员,在会议上再次强调了3月20日的核查报告时间点。不少企业直至此时才意识到严重性,匆忙开始寻找核查机构。
“很多名单上的企业都是因为委托得太迟导致最后来不及。”另一家核查机构工作人员说,核查报告头尾通常需要一周时间,但有的企业在最后两天才来找到他们。
不过,一家名单上企业也表示,他们虽然在年前就完成了招标,但由于他们选定的核查机构年后工作量太大,导致没能及时给出核查报告,最终被纳入了名单。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通知,名单上企业需在5个工作日内即3月27日完成报告核查工作,否则将依据《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27日当天,部分核查机构还在紧张地进行相关核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