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八个中国水周。今年,我国把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定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2003年12月,我市便开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并获得“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用水需求和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近日,市水务局局长郎连和详细介绍了近十年来,全市水务系统在节水工作的举措及所取得的成效。
我市节水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问题
据资料显示,我市属低山丘陵地区,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3条,多为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5.6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65立方米,不足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据介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市先后投资100多亿元,实施了“引碧入连”、“引英入连”等远距离调水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等全方位的节水工作,基本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和水生态环境安全。我市长期不懈的节水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建设节水型社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水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用水效率和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管理环节中,还存在着水资源无效浪费的现象;水环境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多项举措努力实践节水型社会建设新途径
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多年来大连市以建立科学高效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布局和水资源科学配置为重点,着力解决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关键性问题,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不断提高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平。我市早在几年前编制完成了《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2010-2030)》,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整体配置方案。在用水方面,加强了城乡用水、不同生产行业用水、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结合大规模的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将高耗水企业向沿海迁移,以加大海水直接利用量。此外,我市充分挖掘雨水资源,大力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加强工程建设,竭力降低水资源无效损耗。在生活用水方面,强化了节水卫生洁具市场准入制度,推广新式节水龙头、淋浴阀和容积式水表,对达不到节水标准要求的新建项目一律不开栓供水。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
解决了50余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目前,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无大中型蓄引提水工程建设项目的情况下,通过集雨工程和小型水源开发工程建设、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调度等对原有工程的内涵式挖潜,新增淡水供水能力0.7亿立方米/年。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解决了50余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对城市供水净水厂、供水管网、居民室内水管改造和二次加压泵站全面接收和集中管理,提高了城市供水水质和保证率。用水效率与效益明显提高。2014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分别为20立方米和14立方米,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降至13.57%。 记者毕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