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组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两个月后,该中心的运作主体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已于近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正式落户陆家嘴(600663,股吧)金融贸易区。这意味着,由新华社联手多家上下游企业,旨在争取亚洲石油天然气交易定价权的中国版Henry Hub(亨利港交易中心),已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国家带头 实力雄厚
根据上海市政府昔日批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根据国家发改委与新华社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的交易平台。按照定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一家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有别于期货市场。该交易中心有关工作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及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其中新华社中融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3亿元,持股比例为33%,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为10%,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和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持有剩余股份。
争夺定价话语权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亚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长。亚洲地区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地区,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但该地区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中心,缺乏定价话语权。无论从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生产能力还是管网储运设施各个角度而言,在中国建立国际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条件已日趋成熟。从另一方面来说,建立这样的中心,也将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上海有中国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交易体系,各类交易所众多。此外,上海是中国多条石油天然气输气管道的终点和进口液化天然气进入国内的起点之一,具有独具的油气管网优势和成品油及液化天然气接收储存设施优势,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中心,具备较好石油天然气市场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应运而生。据卓创了解,该中心未来将搭建石油天然气交易、交收、结算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最终发展成亚太地区石油天然气交易和定价中心。此外,交易中心平台的搭建具有较高的国家影响力,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意味着中国能源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天然气电子交易 市场化进程更进一步
早在2013年,LNG作为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第五个品种鸣锣上市,这是我国首个液化天然气电子交易品种。甬商所采用现货电子交易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企业的物流成本及相关人员。此外,针对于LNG这种能源产品,保障性方面有着较强的要求,因此甬商所对每一期的LNG电子交易合同设立一个最后交易日,到期集中配对,集中交收。甬商所推出的LNG电子交易已是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从国外天然气市场发展经验来看,欧洲传统定价机制与原油价格挂钩,但随着欧洲各国纷纷设立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用户、经销商和进口商发现现货气价对供求变动“反应灵敏”,更能准确反映市场价值,也更加促进多方共赢,最终形成了与油价挂钩定价为主、现货气价挂钩为辅的混合定价机制,近五年与气价挂钩的天然气消费比重从16%增加到47%。可以说,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是欧洲定价机制改革的催化剂。
我国现行的天然气交易市场不成熟,天然气交易合同和供气用气条件缺乏灵活性,部分价格还受到管制,难以适应因资源、市场和季节等条件变化而引发的天然气供需形势变化。构建天然气交易中心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对天然气生产商、经销商和终端用户都是有利的。对生产商而言,交易中心形成的价格直接反映了实际供需,可以据此安排生产,在确保供给的同时合理安排产能。对经销商和终端用户而言,可以用更低的价格采购,获得更多的收益。与此同时,天然气交易中心可以满足价格承受能力较强,产品附加值高的用户需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天然气真正实现由市场决定价格,还需要整个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突破。这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规则、多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独立的监管机构。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是市场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是推动整个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破题之举,将为中国天然气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