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年,我国核电项目重启,但仅限于沿海核电,随着沿海核电发展空间日益缩小,核电发展重心由沿海向内陆转移是必然趋势。
中国政府实现对外允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20%”的发展目标,需要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支撑,而按照目前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的发展速度,该发展目标还存在较大缺口,而核电是填补缺口的不二之选。
2014年11月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显示,中国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提高到20%左右。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预测,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60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20%,意味着非化石能源的供应量要达到12亿吨标煤左右。
目前,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核电是中国主要非化石能源,根据各类清洁能源的贡献和最大潜力来看,到2030年,它们规模分别达到5亿、4亿、3亿、0.2亿千瓦,折合标煤分别为2.9亿吨、4.2亿吨、1.2亿吨和0.4亿吨,剩余3.3亿吨的缺口则需要由核电来填补。
由此倒推,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5亿至2亿千瓦,才能有效支撑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这一目标的实现。
发展核电的需求是明确的,怎么样达到预期目标是大家议论的焦点。随着2月份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获批,国家层面对核电的态度已经变得清晰,但内陆核电项目还没有动静。
“我国绝大部分国土面积在内陆,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增速的放缓、发展模式的转型、厂址资源的枯竭,沿海核电发展空间日益缩小,核电发展重心由沿海向内陆转移是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陈求发在谈到发展内陆核电问题时表示。
中国核电机组57%的运行指标达到世界前十分的水平。可以说,中国核电机组的运行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去年中广核的11台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情况非常好。这有效支撑了中国核电可以在内陆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