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基本采用磷酸铁锂路线,但由于磷酸铁锂受能量密度限制,难以达到150WH/KG,2015年2月16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要求了2015年底轿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200Wh/kg。一时间,让无数人将目光投向了三元材料,让之前坚持走磷酸铁锂路线的失去了方向,对于原本就生存艰难的磷酸铁锂生产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两年,由于磷酸铁锂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价格节节走低,从去年的90000元/左右,到现在的60000-82000元/吨不等,市场报价继续较乱,其中主要是磷酸铁工艺的产品价位相对较高,而铁红工艺的产品则价位较低。手中有固定下游客户的企业基本都能够满负荷生产,甚至有的供不应求,反之,都是根据下游客户的订单,提前20天左右开始生产,以确保准时交货,但往往这些生产企业都无法“吃饱”。像后者这类企业在市场上往往又占了绝大多数。
据了解,要做为一家电池厂真正的磷酸铁锂供应商,其周期较长,从测试到打通各个环节,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从测试周期来看,分两个阶段:小试和中试。电池厂首先将3-5家磷酸铁锂的产品进行小试,数量大概在几公斤左右,测试周期在1-2个月,而中试的数量在100-200公斤左右,测试周期则要3-4个月左右,其中测试的参数主要是:克容量、电压平台、循环特性、倍率特性、低温性能、高温性能等主要指标。这样一系列测试下来,时间需要大半年左右,另外再加上需要与电池厂的关系的疏通等等,因此产品正式被电池厂所认可,周期长达2年左右。目前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圆柱电池等方面,而下游客户欠款周期较长,短则2-3个月,长则6个月以上,更糟糕的是碰到“跑路”的客户,使得磷酸铁厂家在挑选客户时不得不谨慎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