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智能电网”第六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而“互联网+”计划的提出更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突破口。
在珠海长隆横琴湾酒店,由珠海派诺科技研发的SmartPM系统如同一位智慧的电力“管家”,时刻监控着酒店各处的用电数据,并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来——在后台显示屏的酒店大地图中,红色代表高能耗,绿色代表低能耗。通过监测,酒店管理者可以立刻发现哪里的用电超出负荷,哪里的线路发生故障,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每年可减少15%至30%的耗电量。
这仅是智能电网在用户端带来的影响,变革正在延伸至发电、输变电、配电等电力网络的诸多环节。未来随着国家电力改革的逐步推进,“市场决定电价”或将成为现实;同时随着光伏发电等分布式发电技术不断突破,城市中有望诞生更多自给自足的“微型电网”。
今年,“智能电网”第六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而“互联网+”计划的提出更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突破口。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电网可以看作是“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电力行业”的产物,届时电网各个环节的设备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平台上。
刚刚成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综合试点城市的珠海,在智能电网产业上已有良好基础。从2000年至今,珠海智能电网产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速超过30%,在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与智能家居、新能源与微网、变电站自动化、信息与通信等五大领域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依托良好的产业优势,珠海智能电网的发展正驱动城市加速迈向绿色与低碳时代。
电力“智能化”逐步扩至全产业链
横琴湾酒店SmartPM系统的主人是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实上,这套“智慧系统”早已走出珠海,广泛应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北京APEC会议等国内多个大型项目。在国内电网用户需求侧管理这一细分领域,派诺的市场占有率已逾30%。
“实时监控只是最基础的一步,更重要的是数据挖掘和提供解决方案。”该公司能源管理产品总监古雄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当出现高能耗提醒或是设备线路故障时,系统会将数据实时反馈到后台,由公司的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措施。
智能电网的目的是高效利用能源,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古雄文介绍,通过智能化的管理,SmartPM系统能为用户节约15%到30%的用电量。对于珠海而言,若是在医院、酒店、商业大厦、展览中心、游乐园等城市大型公共建筑中有所应用,节能效果将更加突出,也将助力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
珠海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罗多就描绘了一幅“太阳能城市”的蓝图:按照《珠海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施方案》,到2017年,具备条件新建建筑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率超过70%,老旧厂房等可利用屋面通过改造光伏发电应用率超过30%。
“如果实现目标,2017年珠海光伏年发电量可达2亿度,相当于目前全年总供电的5%左右,能极大地效缓解夏季供电高峰时期用电压力。”罗多说,这还意味着,珠海可省燃油5200万升或节省标准煤7.2万吨,并减少因火力发电产生的54400吨粉尘,节约8亿升净水。
电网的“智能变化”不仅在于派诺所专注的下游用户端领域,还在于上游发电、中游输变电及配电等多个环节。
比如珠海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就已自主研发出应用于变电环节的电力安全系统。“一旦变电环节发生机器故障或是人员操作失误,系统会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比如断电或切换线路,大大降低整个电网受影响的程度。同时我们也会进行危险分析,检查有没有恶意攻击,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电网的正常运作。”该公司总经理谢小渭说。
电网互联互通有望催生行业变局
通过电网的智能调度和优化管理,传统电力行业的变局或将发生。目前,电力的供给端是少数大型供电企业,用户端主要是工业用户和居民用户,从发电到用电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过程。但未来在智能电网时代中,这种单向的过程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比如一个社区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就可以自行利用太阳能储电和发电,以供社区内的家庭用户使用,相当于一个微型电网;甚至在供电比较富余的情况下,这个社区的部分电能还可以供给附近的用户使用,或是回馈到城市的大电网中。”派诺首席运营官张念东认为。
如今在电力市场中,由于技术问题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用电方的实际需求无法实时传达给供电方,因此供电企业每一阶段的供电量是按照计划定好的,电价也随之固定。
但在未来,随着国家电力改革的逐步推进,“市场决定电价”或将成为现实。“以后随着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突破,可能会诞生一个统一的电力交易平台,就像大卖场一样。”张念东表示,供电方和用电方的信息将在这个平台上实时交互、充分流动。
张念东设想,建立在这种供需信息实时透明、供需关系更加公平的基础上,小型供电方(比如利用光伏发电的微型电网)可以在交易平台上“卖电”给大电网;大型供电企业则与发电方分离,成为服务公司,向发电方“买电”后再供给用户。电价因供求变化而变化,用电方也可据此调整自己的用电负荷,优化用电成本,推动资源节约。
罗多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她认为,“互联网+电力营销”应该是电力系统未来运营主要模式。其中,发电厂家相当于产品的生产者,电网公司相当于“代收货款及快递费的高速公路或快递公司”,用户为消费者。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愿景?一个重点是推动电力行业加入“互联网+”计划。形象地说,智能电网可以看作是“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电力行业”的产物,届时电网各个环节的设备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平台上,供需信息实时透明的基础也就得以建立。
不仅如此,实现互联互通后的电网将更加智能、安全。“这种智能化可以归纳为三步。”张念东说。
第一步是监测,管理中枢可以实时监测到发电、输电、配电网环节所有设备的数据,观察电网运行状态;第二步是传输,所有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到管理中枢;第三步是预测,管理中枢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甚至可以预测哪里会出现安全隐患、哪里会存在高负荷,并在故障发生前更换相关设备,这将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推动珠海试点中欧低碳生态城市
“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等优点,都使智能电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派克调查机构的报告,智能电网技术市场将从2012年的33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730亿美元,8年间市场累积将达到4940亿美元。
今年,智能电网第六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成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综合试点城市的珠海而言,构建坚强的智能电网、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显得更为关键。
在此落子已久的珠海,如今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在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与智能家居、新能源与微网、变电站自动化、信息与通信等五大领域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
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3年,珠海智能电网产业收入年平均增速超过30%,2013年收入已达130亿元。其中在25家智能电网主要企业中,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平均比重逾7%,远高于全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
“电力网络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最底层的基础之一,智能电网又是一个新技术群,可带动上游的光伏、风电等新兴发电技术的发展,推动电网与气网、交通网等复杂网络的系统整合和技术优化,带动电动汽车、智能家电、绿色照明、建筑节能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余涛表示。
余涛认为,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珠海智慧城市建设已步入关键时期。发展智能电网,可以通过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速,促使整个社会生产方式与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变,进而推动城市智慧化并向可持续生态城市转型。
一组数据直观反映出该产业的“低能耗、高效益”:2013年珠海智能电网企业平均每消耗1度电的产值为147.28元,而普通工业企业的这一数据为45.97元,前者产出效益是后者的3倍多。同时,智能电网企业每实现1万元产值的耗电量为67.9千瓦时,远低于工业企业217.54千瓦时/万元的平均值。
2020年建成四大基地
■定位
1.国内一流的智能电网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引入国内外智能电网科研院所、机构,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电网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2.国内领先的智能电网检测和工程服务基地
联合南方电网打造立足华南、辐射全国的分布式发电、大容量储能及海上风电检测基地和试验中心,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电网产业检测和工程服务基地。
3.国内重要的智能电网产业区域性总部基地
引进2—3家世界知名厂商总部或研发中心进驻珠海,初步建成国内重要的智能电网产业区域性总部基地。
4.国内领先的智能电网产业示范应用基地
推进珠海横琴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珠海万山群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等重点工程建设,形成北有“张北”,南有“珠海”的格局,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产业示范应用基地。
布局
打造四大产业园区 建设四大示范项目
《方案》明确,珠海将着力打造高新区智能电网产业专区、横琴新区智能电网科技创新区、万山群岛智能微电网科技创新区、海上风电科技创新区等四大智能电网产业园区。
同时,珠海还将建设分布式光伏直流直供储能微电网示范项目、50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国家级风光储检测(实验)基地、智能电网总部基地等四大示范项目。
目标
2020年产业销售 收入达600亿元
《规划》提出,到2015年,珠海智能电网产业销售收入达300亿元,培育5—10家国内乃至国际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0家以上,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个。
到2020年,珠海智能电网产业销售收入达600亿元,培育10—20家国内乃至国际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40家,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8%以上,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0个,自主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重点细分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把脉珠海智能电网产业
产业链各环节 仍未真正打通
◎瓶颈“星星多月亮少”高端人才比例偏低
“珠海对智能电网产业非常支持,经常下到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去外地参观取经,培养了不少单打冠军。但总体还是缺乏合力,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没有真正打通,所以产业规模仍与国内一些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在古雄文看来,规模偏小也妨碍了生产要素的聚合与扩散,不利于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这一观点也引起其他企业家的共鸣。“其中一个原因是,细分领域竞争相对较小,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较小,因此珠海一些企业在其中保持着较好的发展。但‘偏安一隅’并非长久之计。”谢小渭认为,珠海大部分智能电网企业规模偏小,缺少一批在行业中起到技术引领、市场主导、产业带动的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不足。
“产业辐射能力不足导致人才集聚困难,而人才缺乏又制约产业发展,这是珠海智能电网产业目前存在的一个怪圈。”古雄文说,尤其是珠海目前智能电网产业的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国际化人才比例较低,人才存量及结构还不能满足产业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余涛认为,智能电网发展的迫切性主要是在配电网的分布式发电的接入和电动汽车的发展,而这两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国家政策推动和加强用户接受度。“目前智能电网的发展还需要一个逐步被市场接受的过程,单靠投资拉动并不经济,珠海应该先打好基础,不宜操之过急。”
◎建议重点探索海岛智能电网新技术试点
“珠海要利用好靠海、光和风资源充足的优势,积极推动屋顶光伏和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海岛上的智能电网新技术示范区的建设。重点探索在万山群岛等条件适宜的海岛建设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试验基地,开展集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发电为一体的海岛独立电力系统应用试点。”余涛建议。
余涛同时建议,珠海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发展优势行业,在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先进仪表方面形成优势产业。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谢小渭则表示:“南京智能电网产业实力全国第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研实力雄厚,几乎是一个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带起一个产业。珠海可以借鉴此中经验,引进更多有分量的科研单位,比如珠海与南方电网有合作,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吸引他们的研究院、实验室的分支机构落户?”
“珠海处于港、澳、穗、深之间的重要结合位置,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国际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的优势,打造新型智能电网产业链条。”余涛也提出。
古雄文建议,珠海政府和企业可以考虑多做一些示范性工程,在公共建筑领域引入更多智能电网技术,让用户直观地体验到智能用电、绿色用电带来的好处,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现在的发电端以及输配电端的市场尚未放开,而用电端的市场化程度则较高,竞争比较激烈。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在发电及输配电端的市场化步伐能够加快,激励企业开展新的业务。”张念东说。
◎计划智能电网标准服务平台年内建成
根据《珠海智能电网产业规划(2013—2020)实施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下一步,珠海将通过建立重点企业与重点产品目录、出台新能源应用补贴政策、设立产业市场开拓资金等措施,引导和支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其中,新能源应用补贴政策将于今年出台。
据悉,珠海绝大部分智能电网企业为民营企业,均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对此,“珠海将设立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引导子基金,成立基金管理中心,采取参股投资和融资性担保等形式进行投资运作,争取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方案》提出。
同时,珠海还将研究出台民营资本投资电力市场实施细则,并争取将横琴新区和海岛电力建设项目作为本地的智能电网产业挂网试运行、在线技术测试和行业鉴定基地。
在公共服务平台方面,珠海将着力打造智能电网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高压电气试验中心、配网终端/主站系统公共检测试验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高新区软件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电网标准服务平台、电动车用电池国家级检测中心等七大公共服务平台。
其中,珠海将重点依托智能电网标准服务平台,成立智能电网应用产品标准研究室,积极参与国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规划和制定项目,争取国家及广东省智能电网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珠海,开展从标准立项、制定、修订到评审备案的一条龙服务。“该平台将于2015年完成建设。”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到2016年,珠海将建成智能电网博览交易中心。”《方案》明确,珠海将建设国内企业和产品博览交易区和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展示区,对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提供展览展示、商贸交易、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
在人才引进上,珠海将在2017年前推动建立智能电网产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或创新实践基地2—3个,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引进院士1—2名,院士企业工作站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