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提案再度聚焦环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性产业。”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颁布,中国将进入政策趋严、标准趋高、社会参与以及面向效果付费的环保产业新常态。市场普遍预计,在城镇污水、供水市场趋于饱和的现状下,污水资源化及再生水利用将成为水务市场中的新兴增长点。
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湿地的补给水源来自一座污水处理厂。与普通意义上的污水处理厂不同,自从使用了双膜”技术后,翠湖污水处理厂变身为翠湖新水源厂,据称,其处理后的污水不仅可以达到国家级湿地公园水质要求,还可成为集中式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
再生水市场中的双膜技术意在解决中国普遍存在的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在大幅提高水质的情况下,成本并未显著上升,而与远距离调水、海水淡化等解决水少问题的其他路线相比,双膜路线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碧水源公司作为主营膜技术研发与膜设备制造的环保企业,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膜在供水、污水、再生水、家用领域的应用。2010年,碧水源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目前拥有超过40家下属水处理公司。
双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出水水质,该公司总经理戴日成对记者表示,“经双膜处理后的水质可超过地表水Ⅲ类。”
原地造水 污水变水源
如果碧水源公司的水质监测数据属实,翠湖新水源厂或许代表了目前北京市污水处理的最高水平。
“经过处理的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戴日成告诉记者:“主要指标甚至可以达到Ⅱ类。”
对于污水处理而言,这是一个极高的水准。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定义,Ⅲ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Ⅱ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而此前的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仅达到劣Ⅴ类,往往直接排入河道,成为新的污染源。
翠湖新水厂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家坨镇前沙涧村,污水收集范围西起京密引水渠,东至高庄排水沟,北起海淀区界,南至稻香湖,总服务面积约5.8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年时总规模为8.0万m3/d。
据了解,在碧水源介入改造之前,翠湖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仅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属于无法再利用的劣Ⅴ类水。2014年9月改造完毕后,翠湖污水处理厂采用MBR+DF技术每天可处理污水7000 m3,每年可为附近的翠湖湿地提供新生水源超过225万立方米。
双膜处理大幅提高了出水水质。据戴日成介绍,经MBR膜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指标可达到地表水IV类要求,虽然已满足了目前中国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各类再生水标准,但水中仍残留微量有机污染物、氮、磷和细菌、病毒、重金属等物质,DF膜则负责去除这些有害物质,仅保留部分溶解性盐分。
为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自去年10月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引湖北丹江口水库的长江水向北送往北京,每年可为京城供水10亿立方米。事实上,污水再生是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手段。
记者曾走访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及新生水厂发现,新加坡采用的技术同样为膜法处理,出水作为饮用水水源,截至目前,新加坡总共拥有四家公私合营(PPP)的新生水厂,每天可提供44.2万m3新生水,45%新生水供家用,55%为工业供水。
公用事业局3P网络部高级助理Sally Toh对记者表示:“目前新生水占总供水量达到30%,实现了用水可持续性,我们希望继续提高这一比例达到50%。”
而北京市与新加坡的情况较为类似,据北京市水务局统计,目前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2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每年产生污水16亿吨。“其实,污水可以作为城市用水的稳定来源。”戴日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环保趋严激发再生水市场
在2015年两会上,环保话题不出意料地成为了“最强音”。
随着2015年1月新环保法的正式实施以及即将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国将呈现政策趋严、标准趋高、社会参与以及面向效果付费的环保产业新常态,E20环境研究院认为,其中的“标准趋高”将在城镇污水、供水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爆发出新兴增长点。
事实上,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两个时期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约3800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6亿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供水市场已基本饱和。但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数千座污水处理厂面临提标改造。
以北京市为例,此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可,其出水水质为劣ⅴ类,但2012年7月,北京市环保局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了《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北京市的污水排放主要应达到地表水Ⅳ类。
一年后,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特别提到,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地表水Ⅳ类。
除政策标准提高的促进因素外,我国再生水市场也存在较大缺口。
据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3)》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市再生水生产能力达1760.7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量354181万立方米,再生水管道长度7193公里。截止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规模达3886万立方米/日,依目前数据来看,差距较大。
“再生水市场将从201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戴日成指出。(编辑 李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