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柴静的《穹顶之下》在引发全民关注后还是没能逃脱被“下架”的命运,但不容否认的是,柴静纪录片中所指出的问题已经获得了官方的高度认可和重视,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表示:“昨天晚上看了柴静的片子,今天上午给她打了很多电话,但她的电话一直占线,之后给她发了短信。我想向她表示感谢。她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公众和健康的视角,唤起了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我们敬佩!”
在习近平提出要留住APEC蓝,雾霾治理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的大背景下,柴静的纪录片毫无疑问会成为一个催化剂,促进一些治理雾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加速解决。对于作为柴静纪录片指出的雾霾的元凶之一的汽车行业来说,也有可能会带来五大变革:
一、油品质量得到提升
众所周知,中国的油品质量一直是被人诟病的,而柴静的片子也揭示了中国油品质量差的原因:
石化行业制定油品质量标准,自己给自己定标准,自己检查自己,而最应该制定油品标准的环保部却被当成了空气。“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石油处于极度紧缺状态,环保部门也未成立,所以标准的制定,是由当时石油部下属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
虽然近些年来油品问题屡屡被指责,但由于石油行业背后利益纠割复杂,所谓的有大老虎撑腰,环保部作为弱势部门,没有标准制定权、没有监督检查权,也奈何不了。如今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出身高校,之前很少涉及官场,又有总书记的尚方宝剑在手,就非常有可能理清涉及环保问题背后的各种不合理问题,尤其是制造雾霾的罪魁祸首,油品质量也有望得到提升。
二、柴油车环保造假现象有望得到根治
《穹顶之下》指出,柴油车环保造假的主要原因是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部门懒惰。这固然是环保车造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环保造假背后无处不在的腐败,柴油车从出厂到上路,要历经监测机构、地方政府、车管所、环保局、交警部门等多个部门,这中间只要有一个部门严格依法办事柴油车环保造假都会被揭穿。但正因为从生产到销售、上牌、上路各个环节都存在寻租空间,导致很多部门都故意成了睁眼睛的瞎子。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每一辆造假的柴油车的背后,都有一只腐败的手。
随着各种老虎、苍蝇的陆续被揪出,依法治国的进程的逐步加快,各个部门的腐败、懒政现象也有望得到改变。柴油车排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望得到梳理,甚至是根治。
三、汽车排放检查方式有望改变
在《穹顶之下》之前,央视也曝光过车企排放标准的造假现象,目前国内车企获得新车型的油耗、排放等方面的合格认证时,只要确保送检的车辆能达到合格标准即可,未送检车辆则在油耗、排放等方面则与合格标准相差较大,因此造成了车企与监测机构相互勾结,为了达标而达标,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有送检车辆油耗、排放达标,路上行驶的车辆都不达标。
所谓治标先治本,要解决汽车的排放污染,首先就必须确保车辆的油耗、排放标准都是真实的。而要确保这些数据是真实的,当前的这种送检的方式就必须彻底改变,汽车企业生产出来的每一辆车都可能被抽检,如果不达标则施以重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汽车的排放污染问题。
四、车内空气质量成为车企新“卖点”
几乎是柴静的纪录片刚刚推出,嗅觉灵敏的车企如吉利、北汽、长安都打出了车内空气质量牌,经典的如沃尔沃“推开车门是保定、关上车门是北欧“。可以预见,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车内空气质量将成为所有车企的新”卖点”,车内空气质量净化配置甚至有可能成为很多车型的标配。
五、短距离出行不开车的人越来越多
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将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和环保史上有名的书籍《寂静的春天》相比,“我想这片子也对唤起公众关心环境健康问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我特别赞赏这件事。”
在柴静的纪录片推出之后,很多知名人士如搜狗CEO王小川都纷纷表示,今后上下班将更多地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从自己做起,努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如果说前面四个措施都是笔者的意淫,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但唤醒公众对环境健康问题的重视则毫无疑问会成为柴静纪录片的最大意义,正如柴静纪录片结尾所说的“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退位,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外部环境,无力左右社会的大环境,但我们最起码可以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少开一天车,少开一次车,减少汽车消耗、减少排放污染,为我们共同的蓝天而共同努力。
如果所有国人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愿意为雾霾 的消失和我们共同的蓝天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意识到自己也雾霾的元凶之一,自己也可以为减少雾霾做些什么,这对于引起巨大争议、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自己掏钱做纪录片的柴静而言,无疑是最好的赞赏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