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无处不在,环境效益也是经济效益。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在日前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等举办的“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年会”上表示,“面对污染,我们不能被动防治,而要主动出击。环保是每一个人、企业、组织,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然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生物质能源发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推广困难等,都是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与挑战。会上,有关专家对此予以解析,共同寻求应对挑战之策。
煤炭消费要“革命”
“中国发展具有明显的高碳特点,中国单位GDP能耗排放比世界平均值高,能耗强度高出近一倍。”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绍,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高耗能产业搞得太大、太快,加上诸多的浪费、不合理的需求,还有能源效率比较偏低,造成了如今状况。
杜祥琬指出,煤炭消费要“革命”。“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富煤。相对于油气而言,说中国富煤有一定道理,但相对于世界平均值,中国并不富煤。中国的人均煤炭可采储量是世界人均值的67%,中国的可采比是35%,所以相对来说我们并不富煤。而煤炭消耗总量我估计在五年之内还会有所增长,但五年左右应该见顶。”
“煤电现在能够实现节煤,每千瓦时的发电可以少用煤。煤炭这一点就可以节约20%的能源,也就是说可以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杜祥琬说。
国务院参事张洪涛说:“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国际上能源结构,煤炭只占30%左右。而我们国家近年来煤炭的消费占整个能源消费的70%左右。中国规划到2020年,要把煤炭消费降下来,否则空气中的PM2.5很难降低。”
秸秆不是废物
“没有废物和垃圾,只有摆错位置的资源。”农业部原副部长尹成杰表示,在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大对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力度,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
尹成杰介绍,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每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多吨,中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作物秸秆大国,每年产生8.3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这么多秸秆,我们只是粗放地利用了三分之一,剩余的三分之二有的是腐烂掉了,污染了环境,有的流入了江河水库,有的被白白烧掉了。每年夏收和秋收时,在粮食主产区焚烧秸秆现象很普遍。
“秸秆的焚烧带来了很多危害,首先污染了空气,秸秆的焚烧也是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许多地方采取了措施,制止秸秆焚烧,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所以我们要加快技术进步,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尹成杰说,比如利用秸秆发电、生产沼气、造纸、生产建材,综合利用、提高效益,农民也能增收。
尹成杰认为,在生物质能源方面要创新发展模式。他说:“一些生物质能源企业最后经营不下去,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秸秆的收储上,农民卖秸秆的价格越来越高,第一年价格两毛钱,第二年三毛,接着涨价,成本不断上升,企业难以为继。有一些企业和农民形成了秸秆收储合作社,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这样防止了自然风险和道德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农民增收都有好处。所以在合作模式上和经营业态上也要创新。”
设备太落后造成污染必须强化末端治理
“很多污染问题是设备太落后造成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浓度过高、数量过大是根本原因之一。”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说,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末端治理设施建设和清洁生产。
段宁说,“清洁生产的核心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的首要目的是在工程科学的指导下,利用高新技术,对产生污染物量大的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大幅度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量,而不是说等污染物产生、排放后再治理它。”
“工业污染是由企业主体工艺流程造成的。因此控制工业污染的重点也应该是企业的主体工艺流程的提升和完善。”段宁说,国际经验证明,通过企业主体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削减大约80%的污染物。中国正在进行的项目,初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的火电行业,从1950年到现在,由于清洁生产技术进步,供电煤耗大幅降低,累计节约用煤154亿吨,大约减少了二氧化硫产生量5.54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