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国。而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必须控制在42亿吨标准煤以内,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我国节能降耗的任务将十分艰巨。为此,“十二五”规划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并将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与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并列为“十二五”期间四大节能重点工程。
日前,在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举办的合同能源管理专题沙龙中,原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15年前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中国的资深节能专家王树茂表示,中国有世界最大的节能投资市场,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节能服务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发展壮大仍在认识、技术、融资方面存在障碍。
节能减排市场空间大
“合同能源管理是啥东西?”不少节能服务企业在向用能单位推广项目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对此,王树茂曾这样比喻,“就好像我先掏钱给你家买节能灯泡,一段时间后省下的电费咱俩分成,我得到的部分不但把灯泡钱赚回来,还能有所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事实上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机制。据王树茂介绍,现在国内的节能服务企业几乎都有静态投资回收期是1到5年的项目。即使静态回收期是5年的项目,企业的内部收益率也是15%左右。而实际上,大量的项目都可以在1到2年回收成本。“2011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资有望达到1000亿元。”按照王树茂的测算,1万元投资形成年节能能力大概是5吨标准煤,1000亿元将形成每年5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产业发展仍存障碍
据了解,合同能源管理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引入中国,却一直苦于没有政策支持,直到近两年来情况才开始好转。从2010年4月到今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出台了一系列密集的支持政策。
尽管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使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在王树茂看来,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三大障碍。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家企业,节能改造的年经济效益可达1200万元。但在谈判中,企业希望能少支付节能服务公司200万元。双方因争执,谈判推迟近一年。而这一年期间,企业仅浪费的能源费用就达1200万元。”王树茂认为,企业首先要克服认识障碍。企业管理者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第二是技术障碍。国内现在有很多节能技术,一些技术还非常有效,投入产出比很高。但有些节能服务公司能力不强或夸大节能效果。由于缺乏比较权威、有效的信息,用能企业难辨真假,这就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和检测服务。所以,国内急需建设完善检测队伍和机构。第三是融资障碍。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融资来做项目。但银行很多时候对项目的好坏、项目节能效益等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担心贷款无法回收。所以,融资机构一方面要提供购买合同、节能效益的抵押等多种经营品种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另一方面银行也要加大培训,鼓励相关业务部门的创造性。同时,国家应该把银行等融资机构纳入激励的范围之内,鼓励银行开展这方面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