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节能网

努力开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2014-12-22 农民日报2610
核心提示:农业资源环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抓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事关农业生产稳中提质,

农业资源环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抓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事关农业生产稳中提质,事关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大局。近年来,在中央高度重视和各级农业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为粮食产量连续高位稳定增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人多地少水缺、时空配置不协调;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趋紧张;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现状仍较普遍;农业环境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相互交织,面源污染和耕地退化问题局部比较严重。为此,必须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从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产品数量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的现实需求,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目标出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更加注重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更加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努力推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坚持3项基本原则。第一是坚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统筹。把资源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在粮食生产中不计代价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环境生态效益,努力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第二是坚持外源污染防控与内源污染治理相协同。既要加强对污水灌溉、城市垃圾、重金属等城市污染和工业“三废”的监管,防止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更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等内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努力将农业内源污染解决在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第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制定、公共服务、科普宣传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多元投入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推动第三方治理和农业环保产业发展。

把握6项工作重点。第一是打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要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加快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测试方法与手段,做好土壤样品分析和数据统计工作,严把重金属污染普查质量控制关,确保土壤重金属污染家底清楚精准,为进一步做好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打好基础。其次是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以全国9个污染修复技术示范区为重点,加强对现有各种治理修复技术及模式的比选、优化、集成与熟化、简化,探索形成一批适合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农业生态类型区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治理模式及工程技术体系。再次是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在普查基础上,建立起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档案,实行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范和应急管理,强化产地土壤、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探索建立产地安全监测预警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掌握重金属污染的动态变化。

第二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常态化。首先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开展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准确摸清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和预警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定期发布《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公报》。其次是突出抓好农业重点领域面源污染减排。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田生态拦截等项目为重点,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农业源氮磷污染排放。以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为契机,推进畜禽清洁养殖、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再次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建设。以编制《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为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建立一批跨区域、跨流域的,涵盖我国主要农业生态类型的农业面源污染全要素综合防控示范区。继续做好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峡库区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积极研究开发一批农业面源防治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品,为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积累经验、提供范式。

第三是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首先要加大机械化还田力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是秸秆农业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和主攻方向。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其次是全面推进秸秆循环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循环利用为主,大力推广秸秆堆沤还田和过腹还田,全面推进以秸秆养畜为纽带的种养一体化,积极发展秸秆食用菌、秸秆有机肥、秸秆优质饲料商品化生产,提升秸秆循环利用水平。按照“区域控制、收用结合、创新用途、完善政策”的原则,在重点地区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率先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再次是积极发展秸秆新能源和秸秆原料工业。结合村镇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需要,推进秸秆致密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秸秆热解气化、秸秆炭化等分布式能源化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秸秆清洁制浆、秸秆编织、秸秆包装材料、秸秆板材和秸秆餐具等产品生产。

第四是加快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步伐。首先要加强地膜监管工作。加快推进地膜标准修订,严格规定地膜厚度和抗拉伸强度。将地膜质量列入全国农资打假重点范围,加强对生产商和经销市场监管,从源头抓好地膜产品质量,保证农田残膜可回收。其次是加大推动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力度。继续扩大地膜回收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规模,全面覆盖地膜使用的重点省份。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地方财政专项支持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再次是启动可降解地膜示范和推广。选择部分地区和适宜农作物品种,试点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打开一条新途径。建立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评估评价体系,注重可降解地膜农田适用性的提升,关注农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

第五是扎实开展农业物种资源保护工作。首先要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的保护。加强对濒危状况比较严重,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且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对农业遗传资源富集区、典型生态系统与关键物种分布区实施区域保护。其次是发挥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对现代种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继续建设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引导科研单位开展种质资源深度研究,发掘能够支撑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基因资源。再次是探索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机制。探索和建立人工繁育和培植机制,推动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着手构建农业野生植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谋划生物遗传资源有序利用体系。最后是推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管理工作制度化、监测预警信息化、防治工作长效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对重点发生区域,因地制宜构建综合防控体系,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和暴发成灾;对局部新发和突发区域,建设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阻截带,强化应急防治和快速扑灭措施;对潜在发生区,加强监测预警,防止入侵种传入。

第六是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探索建立现代生态农业区域发展示范模式。在全面系统总结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成的100多个国家级、500多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及2000多示范点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禀赋、区域环境容量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强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形成一批适应不同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体系。其次是加强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与产业化发展。构建贯穿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全过程的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与专业化服务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应用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引导生态农业向集约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把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再次是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整治工作的统筹和联动,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资源、强化系统设计和分工协作。切实做好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清洁工程与“以奖促治”农村环境整治等工程项目的衔接配合,做到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全覆盖,使得农村公共卫生状况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得以转变,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提升4项工作水平。第一是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加强立法顶层设计,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的法律调整对象,推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专门立法,完善地方法规与部门规章,逐步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突出农业资源环境特点,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执法能力与体系建设、预防治理与激励惩处等作为重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第二是加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进一步调整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从偏重土地产出率向注重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协调转变,从偏重粮食农业向注重粮饲农业及大食物农业转变,从偏重生产过程研究向注重产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全要素研究转变。围绕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农业清洁生产、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形成一整套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的先进实用技术和模式。第三是加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扶持力度。建立多元稳定投入机制,加大对“一控两减三基本”等农业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建立绿色农业经济核算体系和生态技术补贴机制。创新农业环保产业财税支持政策,通过价格、税收等政策支持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服务的一体化发展。第四是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加强机构职能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形成职能清晰、分工合理、协调有力、监管到位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创新协作机制,建立协作平台,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上游与下游之间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合力推动资源环境保护。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推荐图文
推荐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