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常年如一日地奋斗在一线工地上,为水利工程建设奉献智慧和汗水,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南水北调建设者。皮肤黝黑、声音沙哑、头发枯黄,体格清瘦。黑框眼镜背后,是充满血丝的眼睛。朴素的衣装,沾满泥土的凉鞋,这就是南水北调方城六标项目经理陈建国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谈起陈建国,他们的同事们总是会竖起大拇指。
南水北调方城六标项目部
记者专访陈建国
记者采访陈建国的同事
为使一渠清水通京津,早日完成最困难的标段,陈建国全身心扑在工地上。他是开封通许人,家安在了漯河,常年一人在外地工作,从2011年春开建方城六标工程以来,已经在方城呆了3个年头,吃住都在工地上。
方城六标段干渠
陈建国所负责的方城六标段是南阳段开工较晚、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设计变更最多的,全长7.55公里,5.5公里的膨胀土,近1公里的硬岩,近1公里长的淤泥地带,还有近3公里的高渗水地层……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陈建国迎难而上,日夜奋战,把所有心思都用到了施工上。在工程的建设中,陈建国父母双亲和大哥先后去世,而他依旧带领着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在南水北调的建设现场。
采访中,陈建国说的最多的就是工程、工地、工期,而对家里谈及甚少。常年的野外作业使陈建国沙哑的嗓子像沙子拉过,需要认真听才能听清楚。他说工地上十分嘈杂,声音小了根本听不到,天天吼,时间长嗓子就成了这样。谈及家庭话语不多,但是说起即将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陈建国一脸的喜悦。
从事水利工程建设20年,陈建国的足迹遍及河南、四川、江苏等地,曾入选2012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被评为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南水北调结束后,陈建国还会到其他水利工程继续从事他所喜欢的工作,说起这个“常年不着家”的工作,他很是自豪,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