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尽快突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近日召开的环发论坛上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编制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几乎没有起步,总体差距较大。”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日前表示,土壤修复的市场一旦打开,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
记者近日从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产业发展部了解到,继“金无踪”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实现突破后,由北京三色微谷集团自主研发的应用“三色原菌剂”进行土壤改善和修复的技术日前通过了鉴定。
在近日召开的新科技成果鉴定暨推广会上,土壤修复专家、北京三色微谷集团董事长王立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其技术原理进行了解读:微生物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修复技术。他说,该技术可减少50%化肥使用量,同时可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双重效果。
据介绍,这项科技成果已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福建、江苏等20多个省、市、县进行了9年多示范推广,建立了多个种植农业项目示范区,水稻、果业项目不仅可恢复土壤活力,还可增产15%~80%。
尽管如此,由于多数人对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缺乏了解,目前这项技术及产品的推广难度较大。王立平建议相关部门对土壤修复技术给予重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
会上,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强调,与空气、水环境治理一样,土壤修复同样非常重要。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制约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因素在于资金、机制、法律责任以及技术,希望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够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