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第一处垃圾焚烧发电厂揭开神秘面纱,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该处专门“吃垃圾”的发电厂,即将在下月点火投入使用,预计每天将能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
发电厂专“吃”生活垃圾
未来南京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是什么样子?记者昨天怀着好奇心,来到了位于浦口区星甸街道寻找,让记者惊讶的是,垃圾焚烧发电厂居然位于这里的环保产业园内。
走近园区,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处黄色的高大建筑,在建筑的一旁是竖着的一个柱状的烟囱,随行的南京城建集团相关人士介绍,眼前的建筑就是南京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扬子晚报记者看到,现场的施工工人们正在进行灰渣填埋场的最后收边收尾的施工,一位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垃圾是从37公里外的江北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过来的,然后直接进入焚烧车间。工作人员向扬子晚报记者介绍,整个垃圾处理到发电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从垃圾运进来,到变成沼气发电,渗滤液回收利用,残渣收集,需要经过二十多个步骤。
吃垃圾的发电厂为何被称为静脉产业?工作人员解释说,这种再生资源产业,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吃进去”的是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理,却能产生效益,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能变废为宝。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位于浦口的这处垃圾发电厂最快将于下月开始点火试运营,预计其每天将能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
“烧”出来的气体怎么办?有没有毒?
工作人员介绍,排出的粉尘、二氧化硫等都将低于欧盟2000指标,气体将基本无色无味。而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是强致癌物质,但该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的技术,包括烟气净化和渗滤液处理系统等,将确保二噁英等指标达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烧”剩下的残渣怎么办?如何利用?
而在这处发电厂前,还有好几个面积很大的大坑。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大坑就是灰渣填埋场,他们堆放的是在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灰渣。施工负责人透露,100立方的垃圾,产生的灰渣只有十分之一,大大节省了用地;而不少灰渣还将循环再利用,用于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中。
南京如何破解“垃圾围城”
一处填埋场已满另三处很快也要满
南京市区现有4座垃圾填埋场,分别位于江宁的轿子山、水阁和浦口区的天井洼,以及六合区的马鞍。除了马鞍垃圾填埋场,其他3个的垃圾填埋处理量都超过了设计量。其中最大的水阁垃圾填埋场经过多次改造扩容,还是满了。
南京市城管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南京大部分城区采用一次转收运生活垃圾,也有部分区域采用直运方式清运垃圾,但全市中心城区原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总处理能力每天不超过5000吨,城区产生生活垃圾每天却已将近6000吨,且生活垃圾清运量还在以约15%年增长率在增长。
据测算,南京市区2015年、2020年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将分别达到7352吨/天、9177吨/天。水阁、轿子山、天井洼三大垃圾场年内肯定填满结束使用,而马鞍填埋场也将于2018年年底填满结束使用。
垃圾焚烧发电将逐步取代填埋
不仅南京,据国家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1/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垃圾焚烧发电的优势是什么?南京市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普遍采用的垃圾填埋技术门槛低、投入较少,但这种处理方式的缺点很明显,那就是占地广、污染重,一个地方填满了只能再去开辟新的地方。尤其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来说,填埋已经不能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了。而相较于填埋,垃圾焚烧投资大,技术和运行管理要求高,但减量效果好、无害化处理较彻底。该人士说,用焚烧技术将垃圾转化为灰烬、气体、微粒和热力,能够减少原来垃圾约八成的质量和九成五的体积,可节约大量填埋占地。同时,垃圾焚烧产生的能量还可用来供热和发电,达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