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充换电服务协同下乡”“落实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近期,各类鼓励充换电设施进一步向乡村、县域、老旧小区布局落实的政策频出。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群众充电需求大幅增加。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也要看到,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均衡等问题。比如,农村地区充电桩数量相对不足,有的甚至一“桩”难求。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保障,充电基础设施一头连着民生,影响着群众的充电体验;一头连着产业,关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农村地区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匮乏,影响了群众绿色出行的便捷度,也导致很多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迟滞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农村地区不是充电基础设施的绝缘地。改变这一状况,关键在于增加充电桩供给,而这需要政策扶持。充电设施具有投资运营成本高、盈利能力弱、资本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良好条件,才能让充电基础设施顺利建、建得快。当前,各类鼓励充换电设施进一步布局落实的政策频出,有助于加快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值得期待。各地应当综合利用多种手段,继续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惠,进一步减轻相关运营单位的成本,使充电基础设施下乡速度更快、步伐更稳。
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既要建起来,也要维护好。一方面,应确保充电桩能长期使用。之前有的地方曾出现过充电桩因年久失修沦为“僵尸桩”的问题,影响群众正常使用。为此,相关部门应健全相关机制,做好管护的“后半篇文章”。另一方面,应提高找充电桩的便捷度。有的地方利用数字化手段,在相关App上推出“一键找桩”“一键导航”,让群众快捷找到充电设备,受到群众欢迎。在这些方面持续发力,才能让群众能使用、愿意用。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不断完善网络、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充电桩下乡,就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求,为绿色出行“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