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实现碳减排目标,“十三五”时期国家应梳理出更加明确的碳减排行动计划,精准施策。作者通过总结近两年来的调研,结合能源群内人士的讨论,认为今后五年需要提出以下十项明确、具体的,可衡量、可落实、可监督,有实际效果的节能减排措施。
一、提高煤炭洗选率
目前中国的原煤入选率为56%左右。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的煤炭洗选率目标为65%以上。2013年9月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将原煤入选率达到70%。许多没有洗选的煤炭直接进入发电领域,虽然原料的成本较低,但是给现代发电技术带来了沉重的排放压力和治污成本。根据今后全球气候变化压力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从源头抓起,从严抓起,全面提高入选率,并通过强制措施,迫使发电企业使用洗选煤,通过内部调整和政策补贴,消化较高的原料成本,必将为实现高碳能源低碳排放,减少煤炭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带来巨大的整体效益。
二、以节能促减排
目前中国的燃煤供电煤耗大体维持在320克/千瓦时。然而,2014年9月公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到2020年,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在这一供电煤耗水平上,难以推广诸如CCS或CCUS等碳减排技术措施,因为这些技术应用将大幅回升能耗和投资成本。因此,必须将目前煤电企业的供电煤耗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使CCS项目成为可行。根据作者调研,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公司目前的270多克/千瓦时的供电煤耗是全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水准。而其研发成功的251工程,将为二氧化碳减排提供良好的节能基础。一旦上马,继而向全国推广,将为今后五年煤电产业的节能减排带来一场大革命。
三、循环利用
在高耗能工业部门,特别是大型企业,推动各种能源之间的循环利用和余热余能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循环利用也一直是一些大型循环经济企业应对目前产业萧条局面的成功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中小企业难以跟从的。为此,需要在今后的五年力,大力推动企业重组,走大型化道路,走园区化道路,走联合节能的道路。只有这样,就能为综合节能减排带来综合效益。
四、科学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将积极推动绿色店里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碳排的化石能源发电。除了继续发展和优化风电和光伏发电外,今后需要总结新能源的发展经验教训,有效推进光热的发、储、输电力、生物质发电潜力以及地热利用。到2020年仅光热发电可形成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五、发展内陆核电
正如本报告所调研分析的,2030年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目标需要大力发展核电,并从目前的2%提高到6%的水平。而从未来五年看,沿海核电建设空间已经没有空间,而且地区能源替代也需要将核电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扩展。尤其是向两湖一江等内陆区域发展江有效替代那里的燃煤发电。到2020年全国核电规模达到53GW,超过一般的装机容量江部署于内陆地区。这一清洁能源的替代作用对于碳减排起到最直接的作用。
六、清洁燃料替代
在交通和建筑等能源消耗部门,大力推动无碳动力驱动和低碳绿色建筑。其中,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技术是实现交通领域燃料革命的重大突破。到2015年,国内的电动汽车将难以达到50万辆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但是,随着汽车电池续航能力的突破300公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跟进,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0年电动汽车达到500万辆有了政策支持的良好环境。2016年制定完成下一阶段载重汽车整车燃油效率标准,2019年实施;再考虑到天然气汽车和甲烷汽车的发展,我们预计到2020年燃油替代可达5000万吨左右。在建筑领域,2015年9月中美气候变化协议要求,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将为建筑节能减排带来巨大的效应。
七、改造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除了交通工具节能减排外,交通道路的改善和交通管理的合理化和智能化,电气化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无形中必然对节能减排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2015年9月,中美气候变化协议要求,到2020年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30%。
八、综合节能和产业化节能
实践证明,合同能源管理不仅已经对高耗能行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广泛推广于所有能源领域,包括在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因此,可以预计,今后五年合同能源管理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九、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市场化节能碳减排
首先是将能源使用产权化和商品化,与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一并,投入市场交易和管理。谁都无权无限制地消耗能源,无限制地索取资源。任何过多过度的索取必将支付累加的成本,相反节能减排,通过上市交易,必将收到应有的合理的市场回报。目前,中国已经向外界宣布,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部门。今后五年,用能权和排污权交易市场也将相应地建立。
十、碳回收利用
碳排放的结果一部分由自然界稀释,或靠森林蓄积来吸纳,一部分需要由人类自身取收集、储存和再利用。因此,今后CCUS更加受人关注。目前,比较认可的做法是在油田开发中将收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气藏,一方面便于碳保存,另一方面作为驱油增产措施。美国的最佳实践证明,注二氧化碳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可以使现有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0-15%,而新一代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到30%以上。看来,这一综合利用技术是未来五年我国应该加以试验和推广的重大措施。此外,国家也推动利用二氧化碳提高采水率的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