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郊区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数量迅速增加。而在郊区垃圾治理中,大量存在着焚烧,掩埋,乱倒,排入下水道、河流等问题,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引起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以及动植物疾病流行和食品安全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很多人环保意识薄弱,有着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二是农村垃圾处理站点、设施设备和人员队伍不健全,特别是在山区、半山区农村等乡村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垃圾收集、运输、处理都极其困难。各种废弃物的利用与处置措施缺乏,多数农户找不到利用途径,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处理,无奈之下只能就地付之一炬。三是乡村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营经费缺乏保障,没有固定来源,缺少相关政府配套补贴。
针对建设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服务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以城市垃圾处理服务体系的标准,健全郊区垃圾处理服务体系。坚持“部门联动、资源整合、资金聚焦、责任明确”的原则,统筹市区两级环境保护、市政市容、城管、水务、园林绿化、农业等部门的力量,以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益为出发点,加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以疏为主、疏堵结合。
强化规范、高效的废弃物收储运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指导和监督,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收运体系建设,树立一批规范、高效的垃圾收储运典型。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优点是将收储运分散问题转移到广大农村和农户来解决,将收晒储存问题化整为零。但是为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和处置,应该实现集约化收储运,尤其是对于山区半山区、民俗旅游区的垃圾,需要加强区域性垃圾处理设施和站点建设,完善垃圾分类、垃圾堆放、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垃圾处理等设施设备以及人员队伍配备。
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郊区垃圾处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一是把郊区垃圾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业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业,完善乡村、农户生活区和乡村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鼓励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到垃圾处理厂的运营之中。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质量检测、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允许开展经营性服务,并对参与垃圾处理的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设施购置、改造、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补贴。三是扶持一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龙头企业,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向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深度发展。发展农业废弃物经纪人团体或组建专业公司,积极促进农村废弃物供应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科技攻关。建设一批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基地,既向城镇居民和农民传播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知识,同时不断完善垃圾处理的规范、标准。依托科研单位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龙头企业联合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得出切实有效、可行的技术模式并予以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