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吵吵!近段时间大家围绕雾霾问题、能源问题、火电问题争论不休!
有观点认为应坚持煤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电能替代,提高电煤比例;也有观点认为应去煤化,严控火电发展。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关系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究竟应如何看待当前的问题和争论?
说白了,当前能源界的争论,实际是在产业阶段过剩背景下对于生存空间的争论,不少观点基本是“屁股决定脑袋”,坐在哪里就说哪里的好。一些观点显然是非理性的,尤其是借雾霾炒作能源问题的现象值得关注。
雾霾真有那么严重吗?
红色预警,橙色预警,中小学放假,汽车限行,近段时间雾霾爆发确实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且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造成了空气环境问题,应下大力气去改善。但过度的炒作并非理性之举。根据纽约时报所做的前100个人口大城市空气污染程度排名,你会发现:北京的污染程度排名仅为79。根据国际上NASA刚刚公布的,从发射Aura气象卫星起近9年的全球空气污染数据分析,中国的空气污染事实上是有着显著下降的。
大家不妨查再一下环保部发布的《2015年1—9月重点区域各省(区、市)PM2.5浓度变化情况》,与2013年相比,北京、天津、河北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25%、31.9%和32%,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下降了9.1%、14.3%和13.5%,珠三角地区9市共下降了15.4%。
如此可知,全球视角看,我国的雾霾问题整体上是在逐年改善的。之所大城市的老百姓感觉到雾霾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因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环境的诉求也更高了,但空气质量改善较慢。但另一方面,确实也不乏各方持续炒作的因素。
雾霾的元凶得找准了
诚然,过去为了保障能源供给,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尤其是没有做好煤炭洗选加工,且加之不可学的利用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气污染问题,且亟待改善。但也要看到,燃煤造成雾霾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具体到燃煤,也应分清哪些燃煤是主因,才能对症下药。
12月初,我国最权威的环保部刚刚公布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对PM2.5解析的最终结果,其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石家庄、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宁波分别是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由此可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主导因素,燃煤只是其中之一,且一线城市的主导因素并非燃煤。
如果深究燃煤,也是散烧煤的主因,而非火电。散烧煤主要用于小锅炉、居民取暖等,具有很大的民用性,很多在利用过程中没有环保措施或措施不达标。就连一线城市北京市还有数以万计的居民直接用煤取暖、生活。根据环保部门统计,电厂燃煤量占北京全部燃煤量的41%,但北京燃煤电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只占了可统计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4%。
所以,火电对雾霾的“贡献”并没有一些媒体说的那么大,我国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7亿吨的散烧煤。散烧煤关系供暖、供热,关系民生,若要解决唯有找出替代之路,而最佳的替代就是电能替代。发达国家将80%以上的煤炭转换为电力,如美国是90%以上转为电力,而我国才只有50%。
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高电能消费比例和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替代一次能源直接利用就是最大的环境保护措施。假如把我国散烧的7亿吨煤,大部分变成电,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但有的人可能又会说了:提高电煤比例是不是又要争夺新能源发展空间?其实不是:笔者所说的路径是煤发电,电替代分散烧煤,同时替代燃油汽车用油等。这样一来,散烧煤显著降低了、燃油也被电能替代了,空气问题也会得到较大的改善了。所以不应该一刀切的限制火电发展,而是更科学地推动火电发展。
当然,要同步做好降低电价和电能替代。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以及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在执行更严格能效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到2020年,力争使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的原因所在。
既然雾霾并非如舆论炒作的那么严重,且逐渐改善,火电又不是最主要的矛盾。问题来了,是谁带头开始炒作PM2.5的?毋庸置疑是美国,其大肆渲染我国雾霾严重性,以及雾霾与煤电的相关性,真实用意何在?
世界最发达的美国2013年火电发电量占比仍高达66.4%(我国75%左右)。难道美国是替我们关心中国的环保吗?或并非如此。
美国炒作中国雾霾用意何在?
笔者认为,雾霾问题是要解决,但不能过度炒作。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炒作中国雾霾可能有这样一个逻辑:炒作雾霾及其与煤炭或火电关系—引起舆论和社会强烈反响,迫使政府以环保为由过快大幅压缩煤炭这一廉价能源消费比例,进而由政府付出高昂的财政补贴并拉高我国的相对能源成本,显著降低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比较优势。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别着急下结论,有数据为证:
近年来美国由于页岩气革命,大量廉价页岩气采出,其能源成本大幅降低,直接拉动美国2010年制造业产出近1.8万亿美元,领先于中国;2011年美国制造业产量更是创历史纪录,比1990年高出6倍;2012年美国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从新世纪初的0.25提升到0.71个百分点。
借助制造业比较优势,食品巨头佳顿、工程机械卡特彼勒、福特汽车等企业在美国本土再度投资建厂,美国国内投资稳步增长。可以说,再工业化是美国近来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能源成本的大幅降低,是美国复苏,乃至目前美元升值、加息的根本原动力之一。
大家知道现在美国电价是什么水平吗?笔者查了一下,2015年美国商业电价10.30美分/千瓦时,同比继续下跌0.4%;工业电价6.62美分/千瓦时,更是同比下跌4.6%。工业电价相当于人民币4毛钱左右一度,比我们工业用电(峰谷电价)的最低价还低。商业用电,更是比我国便宜了一半多。
而反观我国,工业制造业在中国的GDP比重高达40%以上,为1.3亿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曾几何时,“中国制造”凭借成本低廉等优势,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人口红利、能源优势也曾一度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但近两年,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以及江苏等地先后出现代工厂倒闭潮,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不但没有迎来春天,形势却更加严峻。
由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因能源成本变化等因素,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则为96,双方间已十分接近(现在唯一有优势的是工资,2014年中国12.47美元每小时,美国22.32美元每小时)。这意味着中国制造所依靠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
就在昨天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降低企业成本作为了2016年的五大主要任务之一,且在成本降低环节中特别提到了降低用电成本。
巴黎气候峰会结束后,德国能源署前总裁斯蒂芬•科勒先生(Mr.StephanKohler)也曾表示,无论是实现电能储存还是提高能效,成本都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德国是一个工业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产品出口的国家,我们拼命降低各种各样的成本,包括能源成本。因此,即使是在实现能源转型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把能源成本过大地提高。
综上,雾霾是一个问题,且应亟待改善,但不能过度炒作,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不能因噎废食。借雾霾和环保牌打击我国基础能源产业,拉高我国能源成本,降低我国工业制造业比较优势,恐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目的所在。这一点,需要能源界人士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