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后,北方各大城市相继爆发的雾霾污染使得煤炭行业再次遭遇重创。相关调查显示,烧煤对PM2.5浓度贡献值高达61%。因此,在全民“抗霾”时代,采用烧煤形式的火力发电厂将进行环保升级,煤炭行业迎来大考;与此同时,新能源替代火电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再次被提上议程。在十面“霾”伏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即将受益。
新能源是指不同于石油、煤炭,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包含光伏、风能、核电、汽车新能源与生物质能等。近年,在环保与能源双重压力下,新能源被视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也不例外。“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在政策肯定下获得了快速发展,近期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了推动国内低碳经济发展、打造安全高效的能源环境等内容,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新能源同样将受到政策利好,迎来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额为89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是全球可再生清洁能源投资的29%。其中,光伏与风电是我国投资最大的两大清洁能源项目,这与风能与太阳能资源易获得,且投资回报较高有关。
无论是陆地上,还是海上,我国风能资源都极为丰富。目前,风电已经成为继火电与水电后我国第三大主力发电能源。2014年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为9581万千瓦,约为社会并网发电装机容量的7.05%。相较于火电与水电的规模,风电发展还极为落后,这也意味着在新能源政策利好下,风电将有极大发展空间。
光伏是全球需求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在我国,光伏主要有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两种并网发电形式。其中,地面电站市占率极高,分布式光伏占比仅有20%。考虑到地面电站需要用到大量土地,不适用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因此未来分布式光伏将成为主力军,获得资本市场看好。
以上是风电与光伏发展利好的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能源规划未统筹好,火电装机过快,风电与光伏装机使用量减少,这导致了近年一些地区“弃光弃风”现象严峻,这亟待全国进一步限制火电发展,并加快建设特高压等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