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化泉州炼厂45万吨的成品油出口配额得到批准,成品油出口额度由此成为不少地炼企业追求的目标。经济导报记者最新获悉,山东已经有3家地炼企业提交材料申请2016年的出口额度,这3家企业分别为东明石化、亚通石化和利津石化。
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国家已经放开成品油出口,但并不彻底,地炼仅有配额而无出口资质,出口路径较狭窄。而且,地方炼厂对成品油出口环节的了解接近空白,大多数运作程序仍处在摸索阶段,短期内难有突破。
3家企业尝鲜
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宏告诉导报记者,成品油市场放开需要过程,由于炼油的进口原料已经放开,产品的出口放开会更快一些。“一方面是为 了促进成品油市场公开竞争,给地炼更好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国内炼化产能过剩问题。但受节能环保等因素限制,不会出现成品油大规模出口。”
11月中旬,商务部、发改委及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暂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开展进口原油加工复出口成品油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符合申请条件的 炼油企业可以申请2015年及2016年的成品油出口配额。来自商务部的消息显示,炼油企业申请成品油出口要具备的条件包括,获准使用进口原油,具有原油 进口资质及进口允许量,还有签署保证国内市场供应量等。
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商务厅获悉,符合申请条件的山东地方性炼厂仅有4家,截至12 月1日,已有东明石化、利津石化和亚通石化3家炼厂提交申报材料申请成品油出口配额,山东省商务厅均上报国家商务部待批。这是自商务部发布通知,准许符合 申请条件的炼油企业申请2015年及2016年的成品油出口配额通知之后的重大进展。
山东省商务厅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已有3家企业上报材料申请2016年一季度成品油出口配额,均已上报国家商务部审核,结果暂未下达。”同时称,“此举是国家为鼓励地方性炼油企业自主出口的临时性政策,也是国家对放开成品油出口的探索。”
“中国成品油总出口量当前大约日均70万桶,接近石油消耗总量的7%。如果地炼出口放开,中国将有20%的炼油产能可销往海外,也使得中国地炼企业首次有机会打入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李宏说。
不确定因素多
“最大的问题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山东一家地炼企业的销售总监王健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国家放开成品油市场的重大举措,地炼企业作为独立自主的经营者参与国际市场,是一个良好开端。但就算出口额度申请下来了,实际操作难度也很大。”
目前国内成品油多以来料加工方式出口,山东地炼后期出口也将按照此方式执行。但地炼企业对此操作流程几乎一无所知,导致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无从下口。 “成品油来料加工出口业务从进口原油到成品油出口报关历经7个环节甚至更多,耗时2个月左右,而且当前油价波动较为频繁。另外,产品积压时间较长,资金回 笼周期拉长,这都将增加炼厂的运行成本和操作风险。”李宏分析说。
此外,政策导向还存在不确定性。据导报记者了解,国家明确规定,若企业在配额有效期内未开展加工原油出口业务,取消其配额申请资格;在配额有效期内,配额使用率低于60%,在下一年度配额下达时按等比扣减。
在金银岛分析师王延婷看来,成品油出口放开并不彻底,地炼仅有配额而无资质,出口路径较狭窄。“当前成品油出口配额对地炼开闸仅为临时性措施,有效期至 2016年底,且可根据国内市场发展情况随时叫停,并没有直接对地方炼厂下放出口资质。这表明,地炼在运行成品油出口时并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仍需通过拥有 成品油出口资质的大型石油公司,依然受制于第三方。”
王延婷分析认为,中联油、中石化联合石化等代理公司以操作系统内成品油出口为主, 代理系统外资源出口或将适度提高手续费用,这将直接增加地炼油品的出口成本。除此之外,当前国内成品油外销主要由代理公司与境外公司接洽,寻找接货方,地 方炼厂主动权降低,在选择外销市场时亦要受制于代理公司涉及到的国家,短期内地方炼厂难以真正进入境外市场,自己开拓渠道,操作之路较为狭窄。
成品油出口放开并不彻底,地炼仅有配额而无资质,出口路径较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