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品检测、认证起家的瑞士SGS集团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8年,从2005年开始,进入中国的能源管理市场,截至目前,已为众多中国企业提供能源管理服务,其中不乏中石化、中海油、北京香格里拉酒店、西门子、三星、佳能等大型客户,几乎涉及所有行业。
自从聘请了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能源领域技术专家团队实施能源管理后,天津一汽丰田公司泰达工厂的28台空调第一年即节约了360万度电。
在改造之前,工厂的空调始终执行一项机械的数字控制命令,不论室内温度多少、是否有工人干活,空调总是开足马力,全风量运行,不但难以维持稳定的室内温湿条件,而且浪费了大量送风运转能源。
如今,SGS能源技术专家对工厂能源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动方案,使空调变得更加聪明,“根据环境要求,节电器可随时调整,全年整体节电率在20%-30%之间,年节电360万度,节约电费136万元。”天津一汽丰田公司负责人表示。
以产品检测、认证起家的瑞士SGS集团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8年,从2005年开始,进入中国的能源管理市场,截至目前,已为众多中国企业提供能源管理服务,其中不乏中石化、中海油、北京香格里拉酒店、西门子、三星、佳能等大型客户,几乎涉及所有行业。
天津一汽的空调改造只是节能管理的一个环节,据介绍,SGS总共为天津一汽提出合理性节能减排方案10项,其中冷凝水余热回收、循环水泵节能改造、太阳能合理利用等项目已经实施完毕,节能效果显著。
与大多数提供主要节能设备改造、自动化系统的传统能源管理公司不同,SGS主要提供建立在精准能耗数据分析与过程控制方法上的能源认证、审核、检测、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在SGS国际认证服务部中港区高级总监曾伟明看来,这一模式十分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采取传统技改节能后出现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特别长,余热回收了没有地方用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好充分的能源数据管理和分析,可见企业的能源管理不能单纯做技改节能,更应该引入管理的思维,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化的能源管理,并注重培养专业的能源管理人员对企业能源数据和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这才是高效、低成本、投资回报快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曾伟明说。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标准,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因此,可以预计,届时中国的节能市场又将扩容。
让企业的能源管理快速收回投资
能源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据调查显示,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已成为全球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但中国企业对节能的投资却非常保守,尽管企业家们知道,能源是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能源供应质量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有助于确保职员的健康与安全。
SGS对中国企业能源管理投资回报周期的调查结论显示,如果投资回报在6个月以内,企业会马上去做;而如果投资回报在1年以上,企业就会犹豫不决。
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SGS开发出了以技术支持为主要内容的低成本的节能管理模式,这与市场上传统的推广节能产品或系统的能源管理方式显著不同,后者以购买产品为主,往往增加企业的设备购置成本。
而SGS的技术支持方案则尽量避免新增设备,曾伟明称这些方案和改善建议都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我们的节能方案一般不会高于一年投资回报周期。”他强调。
据悉,SGS能源服务提供的是一种技术支持,旨在帮助企业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这一技术支持体系,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把空调改造为变频,虽然这些节能措施可以降低能耗,SGS认为,上述简单的节能措施甚至不需要节能管理公司的介入。事实上,SGS的节能技术支持往往是企业不太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的措施。
据了解,SGS提供的能源管理以“能源绩效”为中心,立足数据管理和过程控制,并遵循PDCA的科学管理方法。并且,SGS将企业用能分解为八大常用系统:发电配电、锅炉、照明、压缩空气、中央空调、电加热、风机水泵、建筑维护结构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在能源管理方案实施完毕后,SGS使用国际、国内公认,尤其是服务提供者与客户双方都认可的方式验证节能效果,这也是节能公司与客户容易产生矛盾的环节。SGS是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天津、青岛等众多地方政府认可的节能量审核机构。
国际公认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为ISO 50001(2011版),这一法规是规范和统一全球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国际标准为IPMVP(国际节能效果测量和认证规程)提供了科学的节能量测量和认证方法。
此外,随着碳交易试点城市的扩大,碳交易将会越来越多,通过节能产生的节能量可以折算成相应的碳减排量,而这些量通过碳核查机构确认后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使得企业将节能从投入转变为收入和资产,“能源管理体系不同于其他体系,企业必须要见到绩效,如果节能效果不好,这个体系实际上是不成功的”,曾伟明说。
“十三五”节能市场扩容在即
2015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率先发布关于开展“十三五”节能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用能单位主动编制“十三五”节能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央已陆续出台红头文件,要求各地在2015-2016年,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节能规划的编制工作。
上述举措是在“十二五”时期基础上的延续,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发改委颁布了《温室气体资源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两省五市成为中国第一批碳交易试点;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实施了电机能效提升行动。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五批累计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210家。
而国家环境、能源政策的继续趋紧,使得能源管理行业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在2015年1月28日公布的数字,与2013年相比,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由2155.62亿元增长到2650.37亿元,增幅22.95%。
“这几年,能够明显感到企业对能源管理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我们的服务范围也随着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广。”曾伟明说。
在他看来,企业的节能需求发生了变化,企业的动力已经从政府节能部门推动的被动能源管理逐渐向自身的节能降耗的需求转变,此外,一些国际型大企业也逐步要求其供应链实现绿色生产。
而随着“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颁布,曾伟明预计,一个更大的市场即将爆发,“普通企业在看到‘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后,普遍不知道如何开展节能计划,这时候能源管理的价值和需求就体现出来了。”曾伟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