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初开始,钦州主城区每天都在进行路面洒水作业,每日消耗水量超过2000吨,12月17日,钦州城区还出现一种被称为“防霾神器”的“雾炮车”。据悉,这一系列的洒水工作,主要是为了抑制城市扬尘,以便完成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考核目标。但对于有关部门这些举动,当地群众似乎有不同的看法。
“洒水神器”现街头
或将助力防治扬尘
12月17日,一辆白绿相间的大块头车辆行走在钦州街头,其身后安装着看似炮筒的装置,正向空中喷出白色的雾气,形成一道水柱。
12月18日,记者从钦州市市政管理局了解到,这一“洒水神器”实为多功能抑尘车,俗称“雾炮车”。车身后看似炮筒的大家伙,叫做环保除尘风送式喷雾机,车内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喷雾机内,通过强有力的风力吹出去,形成水雾,射程最高达到120米左右。喷射的水雾能对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有效地吸附、聚合,使粉尘受重力作用沉降,从而达到抑尘作用。
这辆多功能抑尘车刚刚引进钦州,17日首次进行演示。多功能抑尘车的引进,与钦州正在集中开展的整治城市扬尘工作密切相关。
记者了解到,除了引进多功能抑尘车之外,钦州市从12月初开始,每天都会安排多辆洒水车上街洒水。
钦南区环卫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城区洒水作业治理扬尘工作,此前已经陆续开展,但从12月开始,洒水作业更加集中,且加大强度,主要是在水东新开发区、施工工地附近,扬尘较为严重的路面洒水。
“现在每天出动18辆洒水车,从早上7时至晚上10时,持续喷洒路面。”该工作人员说,天气干燥时,每辆车一天洒水10~19次,每一车蓄水5~9吨。粗略估算,钦南区每天平均洒水大约900吨。钦北区环卫站每天出动13辆洒水车,从早上6时至晚上10时不间断作业,每辆车一天洒水13~14次。钦州湾大道、国道325等重点控尘道路,每辆车则需要喷洒20次。
记者获悉,钦州市主城区每天洒水量超过2000吨。
空气质量还未达标
洒水为了最后冲刺
12月19日,钦州湾大道的西环北路与汽车北站路段,洒水车已将路面喷洒湿润,往日烟尘滚滚的现象得到缓解。这是梁女士回家的必经之路,她说平时行驶在路上需紧捂口鼻,洒水过后空气清新了很多。
但也有市民认为,没必要那么频繁地洒水,弄得路面天天跟下雨一样,成了泥浆路,路过的车辆都脏了。一名网友认为,街道洒水过于频繁,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他所住的商品房时不时停水,每当看到洒水车不停地往街上洒水时,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
当地为何要如此集中地通过洒水来抑制扬尘呢?
记者从钦州市环保局了解到,主要是因为全市空气质量尚未达标。根据自治区要求,2015年钦州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要低于60微克/立方米。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重污染天气易发多发季节,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天气干燥,降雨量较少,空气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特别是从10月份开始,空气污染物(PM10)上升到70~80微克/立方米,有时候甚至达到100微克/立方米左右。”钦州市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说,如果PM10超标天数呈上升趋势,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将会十分艰巨。
为此,钦州市出台的《钦州市整治城市扬尘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对重点防控区的城市道路的洒水、清洗力度。该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本月集中洒水作业后,目前钦州市PM10已经控制在59微克/立方米左右,按照这样的趋势,有望完成自治区的要求。
对于不少市民的抱怨,工作人员坦言也接到了投诉电话,但为了完成任务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易发期,这也是为了给市民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集中洒水只是治标
治理源头才是关键
如此治尘真的能够达到效果吗?“洒水就能解决问题?水干了不还一样扬尘,难道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洒水?”网友“立乱讲”对这种治尘方法表示怀疑。网友“avshow”则认为,“有关部门没管理好污染的源头,现在想用洒水来解决问题,估计没那么容易”。
一名环卫工人表示,洒水确实是治尘最直接的方式,但不仅耗费人力财力,且治标不治本。
在一份《关于做好城市道路扬尘控制工作的通知》文件中,记者看到,经钦州市环保局巡查发现,治尘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施工扬尘控制不到位。
该《通知》指出,几乎所有的施工工地,除设置围栏外,土方开挖和运输未进行洒水防尘措施,工地出入口及施工临时占用道和场外临时用地范围内均存在泥土撒漏、扬尘污染现象。此外,部分工地未设置洗车平台,部分洗车平台形同虚设,汽车轮胎带泥巴上路造成道路扬尘;施工工地内的车行道路,均未采取铺设有防扬尘功能材料,无审核洒水、喷洒抑尘剂措施,路面积有厚厚一层尘土,车辆经过时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光喷洒街道而不控制源头,则好像头痛医脚,既浪费资源,又不能根治。虽然空气质量上去了,可泥水干燥后又会二次扬尘。”钦州学院城市管理专业一名学者认为,这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部门缺乏协同管理精神,绩效管理靠突击,缺乏过程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