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近70%。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我国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要控制在62%以内。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实行煤炭替代以外,还需要提高煤炭自身开发利用全过程的能源转化效率。鉴于此,国家节能中心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共同开展了“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节能”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梳理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统筹分析各环节及其组合的能效水平,发现提升能效的关键环节和节能空间,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包括煤矿规划建设、煤炭生产、原煤加工、煤炭物流、转化利用和资源利用六个主要环节,课题建立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能源效率模型”,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角度,以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前述六个主要环节,以及煤炭发电、工业锅炉和煤化工等3方面11条主要路径的能源转化效率进行了计算,并对2020年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预测。
研究发现,现有的3种煤炭转化利用产业链中,燃煤发电过程中原煤-洗选-运输-配煤-发电过程效率最高,达31.2%;燃煤工业锅炉过程中原煤-洗选-运输-型煤-工业锅炉过程效率最高,达60.9%;煤化工方式中热解方式效率最高,达53.9%。此外,研究还发现目前在煤炭的规划设计、加工和回收利用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未来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通过提高原煤开采的回采率、煤炭加工的入洗率、电煤使用占比以及煤矸石的回收利用率等措施,“十三五”期间的相对节能量预计可达5.9亿tce。
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仍将占有较大的比例。“十三五”期间,为实现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课题建议加强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的顶层设计,抓住能效提升的关键环节,发挥杠杆驱动作用。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