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所长白雪涛在 ”第四届水质监测技术与管理论坛”上介绍了我国目前的饮水安全监测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水质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有机化学物污染: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物等;重金属污染:铅、镉、汞、铬、砷等;微生物污染:细菌、病毒、藻类(藻毒素)等;原虫污染:贾地鞭毛虫、隐孢子虫(两虫);以及PPCPs (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等)、末梢水消毒副产物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危害来自生物污染和无机化学污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水体正受到工业废水、 汽车尾气、农药、石油化工等中的苯、酚等有机物的化学污染,从而导致水的污染性质从生物污染、无机化学污染迅速向有机化学污染转变,导致癌症及其它顽固病 症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据美国环境保护署一份研究报告说,存在于自来水中的765种污染物中,190种明显对人体有害,20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质,23种 是可变致癌物质,18种为促癌物质,56种为致突变物质。
另外,自来水的二次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检测表明,我国35个主要城市饮用水达标率仅为23%。
二、中国目前的饮水安全监测现状
由 于有机污染物往往和最终的健康效应有关,当前发达国家所关注的饮水问题主要是有机污染物。我国由于目前的经济发达水平和地理情况所限,目前所重点关注的还 是微生物污染。我国目前面临的整个的饮水安全形势,一方面城市对饮水的安全的意识普遍提高,在安全的基础之上还关注饮水的品质问题。但农村地区的饮水没有 一个常规的水处理的基本过程,农村现在关注的还是基本的饮水安全,重点现在还在消毒、控制细菌和病毒。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水质监测面临以下问题。
1. 严重缺水
(1)数量型缺水
中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国家之一。近年来很多地区出现持久性干旱,水源出现严重的匮乏现象。
(2)质量型缺水
在水网丰富地区,由于工业和农业以及生活性污染水源现象频发,水厂处理能力难以消除污染,水质难以得到保障。水质型的缺水已经取代水量型的缺水,成为我国城市水安全的主要挑战,是威胁城市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2. 水源地污染
有统计显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珠江等七大水系中,已不适合作饮用水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水源。在广大农村,水源地污染的问题同样严峻,突出表现为工矿污染压力加大,生活污染局部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3. 水处理能力落后、设施陈旧
目前中国县乡级,甚至市以上级水厂仍沿用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缓凝、沉淀、过滤、消毒)。加之处理能力不足,一旦水源出现污染,则难以应对。中国城市目前输配水设施老化陈旧现象普遍。一旦管网出现破裂渗漏,污染难以避免。
4. 二次污染严重
城市二次供水由于管理问题,极易出现饮水污染。
5. 公众饮水安全意识提高,各级疾控机构检测、监测能力相对不足
目前,中国市县级疾控部门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还不能满足新国标的要求。同时,在应对饮水污染突事件处理方面难免存在明显不足。一旦出现污染,仍是省级卫生部门,甚至是国家级疾控机构作为一线工作主力。
6. 饮水安全管理部门较多,信息沟通交流不畅
目前,由于中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有环保、住建、水利和卫生部门。各司其职现象普遍存在。技术信息几乎不相沟通。一旦出现污染事件,识别、协调、处置方面难免出现不畅。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检测力量薄弱
根 据2014年的调查统计数字,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项指标(106项)平均检测能力为36项;常规指标(42项)的平均检测能力为29项。全项指标平均 检测中, 106项指标平均检测,只有43个疾控机构具备这样的检测能力。常规指标平均检测, 42项完全能做到的机构才占4.5%。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力量缺乏、设备缺乏,根本上是资金缺乏。
四、饮水安全监测应对措施建议
1. 加强卫生监督与疾控部门的能力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级饮水安全及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组织网络机构。
2. 加强疾控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间的密切协作。在各级层面上(省、市、县),就应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联动机制。
3. 在涉及较大面积、较多人口饮水污染突事件时,由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开展应急工作。
4. 对水质的监测,可以确定几个重点指标(可以称之为指示性污染物,或特征性污染物,或目标性污染物),确保饮水的基本安全。特定指标确定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制造仪器,这样,饮水安全监测这项工作可能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