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操纵使用舰用燃气轮机第一人;他只有初中文化却又精通新装备,解决困挠专家难题堪称当代兵专家;他2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16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从舰艇上普通的一名燃机轮兵,到成为名震三军的士兵专家。入伍28年,荣誉无数的他,还依然意志如磐、勤学苦练,保持普通一兵的革命本色。
他是朱桂全,一位在海军哈尔滨舰上服役多年的燃气轮机技师。
朱桂全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荣誉,等不来,靠不来,只有通过踏踏实实干出来。”
“管路记不清,不算机电兵”。为了把管路搞清楚,朱桂全经常和战斗们钻舱底、上桅杆,一寸一寸地摸索,身体不知多少次被坚硬的零部件划破皮、蹭掉肉。
一次,朱桂全钻进燃气轮机十几米深的进气道察看管路,没想到却在延绵曲折的管道里迷了路。不巧此时手电筒突然没了电。在相对密闭的管道内,战友很难找得到,朱桂全拼命敲打钢板也无济于事。幸亏有战士知道他钻进了进气道,见晚饭时还没有回来,便组织人员查找才将其救了出来。
就凭借这股子拼劲,朱桂全练就了“一摸准、一口清”的过硬本领。他对燃气轮机5个主系统和近20个分系统的上百幅图,相关的26个仪表、近100个部件、154个阀门,近600个技术参数,随手画出,随口便答。
2012年,哈尔滨舰执行护航任务。航行途中,正在值班的朱桂全,突然嗅出空气中弥漫有一股燃烧橡胶的味道。他立即对机舱所有装备进行检查,发现冷水机组控制板后面起火冒烟。因为该机组供生活使用,不影响舰艇航行,朱桂全急忙紧急停掉机组工作,然后打电话通知机控室断掉机组电源。由于发现及时,更换电缆后机组恢复工作,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
2014年11月远航任务结束返航中,舰艇大轴被渔网缠绕,如不能及时排故将影响整个编队的行进速度。关键时刻,朱桂全再次挺身而出,他凭借多年经验准确判断缠绕位置,通过变换螺旋桨桨角的方法顺利排除故障。
多年来,他所在舰艇执行各项重大战备训练演习出访任务20余项,朱桂全带领全班同志完成燃气轮机自修工程150多项,排除燃气轮机装备故障120多起,保障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官兵们常说,“他就是舰艇心脏的守护神。”
学之愈深、行之愈笃。“先锋舰上先锋兵”的称谓让朱桂全始终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勤学不辍、精武强能。
在朱桂全笔记本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人天生就学富五车,只要肯学,知识就会源源不断地注入头脑,转化成驾驭新装备的能力。”
入伍以来,他先后自学了100多本中外专业书籍,写了下近20万字的读书笔记,自己购买并学习了《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新材料》《空气动力学》等知识。他把所学的知识与所从事的专业紧密结合,对燃气轮机的5大系统和近20个分系统进行理论研究,并运用所学开展技术革新,遇到困难从书上找答案,结合技术攻关加强学习。
深厚的能力积淀,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一次,舰艇厂修进行实验试航,燃机箱内突发火灾。朱桂全对燃机尾部进行了细致检查,发现在输出轴下方70厘米处有油渍,判定为是输出轴渗油所致。面对专家的质疑,朱桂全要求把输出轴打开,让事实说话。结果,输出轴上少装了三根弹簧导致密封不好,燃油泄露引起大火。
面对高科技装备,朱桂全同样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高新技术装备固然科技含量较高,但设计者不是使用者,难免会有疏漏,作为操作使用者有义务把这些疏漏找出来,让装备更好用。燃气轮机的启动要求条件很高,使用说明书上注明必须满足18个条件才可以启动。然而,朱桂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当满足其中的14个条件时,照样可以启动。为此,他专门制作了应急启动装置。这个小小的装置,可以保证在控制台与机舱之间的传输线路遭袭后,仍能启动燃机提供动力。
近几年来,朱桂全共提出装备技术改进建议130多条,先后编写10余项燃气轮机操作使用规程和保养条例,其中《燃气轮机及附属系统使用保养规则》、《某高压空压机使用保养规则》被海军军训部作为教材和考核标准下发部队。
军人的肩膀一肩挑着祖国,一肩挑着家庭。作为一名服役20多年的老兵,朱桂全深知在部队干好事业就是家庭最大的回馈。
2000年,一次重大演习前夜,朱桂全突然接到母亲病逝的电报。拿着那张薄薄的纸片,他沉默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默默走到一个无人战位,躲在机舱一角,伴着机器巨大的轰鸣声,毫无顾忌地放声大哭。
参加完演习,朱桂全匆匆赶回家为母亲送行。那天,他特意穿上白色海军礼服,别上了这些年来所获得的全部军功奖章。因为他知道,母亲生前最喜欢看她儿子穿军装的样子,最喜欢听到儿子立功受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