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巴黎进行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期待达成一份新的气候协议,将为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一个新的制度框架。但达成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需要各国在经济增长和减排上做出权衡和抉择。
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博弈已持续多年。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迟迟难以有较大突破,原因之一是要实现减排目标,有可能需要更多投入,同时可能冲击已经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需要各国在经济增长和向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寻找一个能够接受的平衡。
在向实现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的目标共识迈进的过程中,联合国提出了相应的减排路径:即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2030年回落到2010年水平到减排40%,2050年比2010年减排40%到70%,本世纪末实现近零排放。不过,这将使各国都面临排放空间不足的挑战。按当前趋势和各国承诺,到2020年尚有50亿到100亿TCO2减排缺口,到2030年排放还将增加约30%,到本世纪末温升将达到3.7℃到4.8℃。上述数据显然提醒人们,减排并非易事。
不过,同样也有数据证明,经济增长和减少碳排放并非完全对立,实现这样的目标仍有可能。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今年上半年曾经有一份估算报告显示,尽管2014年全球经济继续增长,温室气体排放量却与前一年持平。这得益于主要碳排放国更多使用绿色能源。
国际能源署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惊喜,因为在全球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量停止增加,格外有意义。这至少表明,人类将有能力共同努力与气候变化这一今天面临的最重大威胁作斗争。
从评估中可以看出,主要碳排放国在2014年的发电量更多地来自可再生资源,比如水力、太阳能和风力,煤炭发电减少;经合组织成员国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大了努力。
人类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应该有更强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责任感。搭便车思维将会侵蚀我们的行动力。
当我们理清历史责任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平性后,就应该兑现气候资金承诺,持续落实并提升减排目标,以免协议成为一纸空文。无论哪个国家,如果要通过牺牲气候环境,来实现经济增长,都是对地球和人类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大国和通过早先的大量排放而发展起来的国家,更应该更多承担责任,为实现全球从发达国家到最为脆弱的国家都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在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各国应借此设计出新的增长方式,通过政策控制不能成为趋势的化石能源行业的发展,以免未来造成更多产能过剩,将短痛变为长痛。在推进减排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一方面需要认清趋势,在更高的起点上为未来做规划。将投资更多用于清洁能源行业同样能产生经济效益,带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另一方面,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行业发展问题,应该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使社会矛盾减少到最轻。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当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侵蚀了我们的经济增长果实,当大量排放在造成气候变暖的同时还造成了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和健康的威胁,当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可能面临的气候灾难,为何还迟迟不作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