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作为特大型缺水城市的北京,自1999年以来,全市年均降水量480毫米,年均形成水资源量21亿立方米,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0立方米左右,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世界平均水平的1/80。
近一年多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节水优先”战略,按照“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再生水用起来”的要求,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节水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节水量约1.2亿立方米,万元GDP水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均下降4%以上。全面实现“生活用水控制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的目标。
■把地下水管起来——严控私凿乱采
“把地下水管起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难点和问题需要直面去解决。
私凿乱采一直是地下水超采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着力堵塞私凿乱采漏洞,强化凿井审批的统一管理,各区县一律不再批准新增机井,水源区和严重超采区未新增一眼机井,把源头管控落到实处。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积极探索“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农业节水新模式。2014年,统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设施建设和农艺推广等各项措施,初步提出征收水费及水资源费、严管井、节水奖励等6项政策,全市新增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2014年,全市农业实现节水0.38亿立方米。
多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水资源与节水专项执法检查,也起到了保障水资源的强大作用。2014年北京开展执法4000多次,出动执法人员2.1万人次,检查用水户4.1万户次。
■把雨洪水蓄起来——建“海绵城市”
今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镇化质量。
近年来的几次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也使得加强雨洪利用、排涝蓄水成为了北京社会关注的话题。而“海绵城市”则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就是要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储备项目及建设项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014年,全市批复建设雨水调蓄设施、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多种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342处,新增雨水收集利用能力10.49万立方米,其中蓄水池103个,蓄水容积4.72万立方米。
北京还将“海绵城市”的建设与防洪设施建设相结合。比如结合实施城市防洪体系规划,推进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建设,已形成470万立方米的蓄水能力,今年将达到700万立方米。
几次暴雨造成的立交桥下积水,让人心有余悸,而这也成为了城市主管部门着力去解决的问题。
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汛前北京完成了23座雨水泵站升级改造工程,新增抽升能力33立方米/秒,新增蓄水能力2.6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43座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新增抽升能力46.6立方米/秒,新增雨水调蓄能力12.2万立方米。
同时,城市的园林绿地,也是蓄水排涝的“主力军”。北京结合新建、改(扩)建园林绿地、郊野公园和绿化造林等,因地制宜发展集雨型或雨养绿地林地,把雨洪利用工程建设与园林绿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2014年建成集雨型绿地1019公顷,结合平原造林,实施低洼地、坑塘、藕地、沙坑生态修复4893公顷,恢复湿地面积1000公顷,年可蓄滞雨洪水约884万立方米。
此外,在建设“海绵城市”中提升人居环境,也是北京在这方面的探索。结合城镇开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中小河道治理及农村环境整治,2014年北京共建成雨洪利用工程350处,新增蓄水能力115万立方米。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雨水利用工程2267处,建设下凹式绿地388万平方米,铺装透水砖459万平方米,蓄水能力达到3817万立方米。
■把再生水用起来——再生水已成为北京“第二水源”
再生水的利用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目前,北京全市已建成高品质再生水厂25座,设施生产能力122万立方米/日,铺设再生水利用干线800余公里。全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再生水现已成为北京市稳定的“第二水源”。
再生水成为“第二水源”是如何做到的?首先是进一步加大再生水厂建设力度。
同时,进一步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布局。2014年中心城区新建再生水管线86公里、市政环卫专用再生水供水点35处,再生水管线供水点已达到77处。
再生水的利用渠道也被拓宽。北京市结合中小河道治理和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再生水、新水和雨洪水联合调度等措施,环境用水实现节水0.31亿立方米,2014年河湖环境利用再生水6.15亿立方米,APEC会议期间展现了优美的水环境。可以说,北京很多河湖,都在使用再生水。
■以水定城——项目上马前先评价水资源
2015年,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水资源不再是“靠边站”或者“可有可无”的因素,而是一切都要围绕着水资源来决定,北京市委市政府将之称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今年年初开始,北京的建设项目在立项做规划前,水资源的评价则是最新加入的一项,并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
■节水创建——节水型单位、小区1.2万个
北京市水务局组织编写了《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该“意见”以区县为单元,突出节水优先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区县属地责任和监督考核,形成体制完善、机制健全、职责明确、监管有力、依法行政的节水管理体系,以节水型区县创建推动首都节水型社会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节水型单位(企业)和小区12000多个,节水型单位(企业)覆盖率达到25.83%,节水型小区覆盖率达到34.01%。
■阶梯水价——每人每天少用两升水
2014年5月,北京市民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变化,那就是水价不再都一样,而是有“阶梯”了,用的越多价格越高。
北京的阶梯水价按年度用水量计算,将居民家庭全年用水量划分为三档,水价分档递增。第一阶梯用水量不超过180立方米,水价为每立方米5元;第二阶梯用水量在181~260立方米之间,水价为每立方米7元;第三阶梯用水量为260立方米以上,水价为每立方米9元。
阶梯水价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在节水上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
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显示,实行阶梯水价后,北京中心城区每月户均用水量与上年同期比较由7.77立方米下降到7.60立方米,折合每人每日节约用水量2升,半年累计节水500多万立方米。
■节水宣传——努力营造全民节水的社会氛围
加大节水宣传也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的一个重要举措。北京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开展节水主题宣传活动。
在世界水日当天,北京市水务局会同首都精神文明办等部门共同举办了“学榜样我行动”之节水进社区志愿活动,在活动中向广大市民发出了节水倡议。
在中国水周期间,围绕“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主题,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组织20余家单位青年代表、六所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师生以及节水护水志愿者、热心市民等近800余人参观节水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