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世界银行在北京组织召开2015年“中国交通日论坛”,总结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共同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全球和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新形势,探讨在交通运输领域建立新型全球传播与共享机制。
本届论坛邀请了世界银行、中国交通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的专家及代表近60人参会。论坛上,国内外学者就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国际大通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及物流、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及道路资产管理等细分领域进行了思想的深度碰撞。
传播交通发展“中国经验”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在论坛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在交通运输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成就和部分创新案例,已经成为世界银行在全球范围推广的标杆。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表示,在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最早、资金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未来,交通运输部与世界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中国与世界银行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知识共享与交流。
中国交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蔡玉贺在主题演讲“如何在中国至世界范围内分享中国的交通发展经验”中提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借鉴。
对接国家战略 迎接新机遇
继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之后,今年三大战略顶层设计规划全部出台,并开始全面布局,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经济空间发展布局,为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论坛上,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枢纽的思考与建议。刘晓华在演讲中提出,广东省将发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将大湾区建设成港口与航运中心、机场与航空中心、铁路与多式联运中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心及要素交易与创新金融中心。
世界银行交通通道及区域统筹全球首席专家贝克在介绍国际大通道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时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国际通道的开发建设,需要从框架与机构设置、完善法律法规、拓展融资渠道、多边利益共享机制以及事后评价这几个方面努力。
结合东京都市圈的发展经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对“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进行了讲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义是发展”。郭继孚表示,区域协同发展需要交通一体化先行,而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就是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
交通创新发展引热议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意义重大。创新也成为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关键热词。本届“中国交通日论坛”将目光对准智慧城市、物流等创新发展,引发了专家学者的热议。
世界银行首席交通经济专家阿图罗发表主题演讲“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时提出了“智慧城市”与“智慧出行”的概念。“‘智慧出行’更强调以人为本、以数据为核心的全方位整合。”阿图罗说,智慧出行的长期目标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物流所所长谭小平对中国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的总体构想进行了概述。他表示,建设物流大通道需要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还有基础设施衔接、运输装备标准化等几大瓶颈亟待解决。
新型融资建新型市场
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实施,新预算法提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在交通发展中,无论是资金来源、投入,还是使用和监管,都将发生巨大变化。表面看,交通行业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挑战;深入看,交通行业也面临建立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新机遇。
世界银行中国局交通部门主任任斌表示,中国新预算法的实施宣告了旧融资机制的谢幕,同时成功开启融资新形式。任斌表示,在交通运输行业,新的融资形式将需要对等适当的财政义务管理,与服务相关的补贴将更加透明化。世界银行正在同中国各地合作,建立不同的项目发展机构,推进中国交通投融资模式的不断革新。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 PPP在中国需要面对转变理念观念、提高政府和社会资本机构能力、做足基础研究支撑等挑战,同时具有改革与创新所带来的巨大红利,有利于建立起统一规范的PPP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