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受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的委托,苏州市环保局组织专家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和《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办法》,对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环境监测站进行了技术审查和达标验收。经审查,区监测站在机构与人员、监测经费、仪器设备、监测用房、业务能力和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基本达到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相关要求,通过了标准化达标验收。
苏州高新区环境监测站始建于1996年,2002年区划调整后,优化组建了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环境监测站。目前,区环境监测站用房面积为25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10多台(套),经计量认证项目达91项143个参数,已涵盖包括水、气、声、土壤在内的四大环境要素,具备较强的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与评估、环境预警与应急监测能力。
提供权威依据
每年出具监测数据3万余个
围绕“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道得明污染源排放状况、看得清环境变化趋势”,区环境监测站不仅要对环境质量中水质、空气、噪声、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定时或者实时的监视性监测,还要对污染源所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性监测,同时还要承担起应急、预警、评估、监管等一系列工作内容。每年,监测站要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监测数据3万余个,为环境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第一手的监测数据和参考依据,为政府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为公众了解环境状况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在环保管理领域,我们做着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区环境监测站站长陆文娟介绍。监测站除了需定期完成区内饮用水源地、功能区河道、主要河流、建城区河道、农村环境质量、降水等诸多断面的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还要确保水质、空气、噪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每天在区环保局网站和环境质量发布屏上发布空气实时环境质量。除此以外,还需对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区域噪声和交通噪声,农村地表水环境、黑臭河流、补偿断面、现代化建设达标断面等不定期进行专项监测。同时,监测站还肩负着污染源监督监测的职能,每季度对区域内5家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3家国控重点废水污染源实施监督监测及自动监测设备的有效性审核,每年对5家国控危险废物处置企业、12家区内重点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进行监督监测,另外还要做好区内其它重点和一般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这些监测数据作为环境管理的基础资料,都要及时录入数据库,按时上报。
此外,监测站已建成了空气质量自动化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和道路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结合视频监控系统等共同组成了苏州高新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系统。
创新工作方式
引入第三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
进入苏州科技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山大桥堍矗立的一块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屏,上面实时发布着道路交通噪声实时监测数据。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空气质量数据也在大屏上实时更新,这是苏州市第一个引用空气数据质量的噪音监测平台,也是监测站的一项创新举措。
其实,创新的工作方式已经渗入到了很多环节。值得一提的是,从前年开始,在人员编制受限的情况下,监测站创新引入了第三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不仅节省了人力,更提高了监测的效率。
陆文娟介绍,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可靠,为环境管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监测人员在面对大量的野外作业、高空作业,夏季35℃以上和冬季0℃左右的艰苦天气下,仍然轮流作业。监测站常年要对区域内的河流水质、空气环境、噪声以及土壤等进行采样监测。此外,监测站还要受理企业的委托监测、环评监测、在线仪器设备验收比对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的同时验收监测等业务,如今这类收费性业务的采样和分析都外包给了第三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
“为了最大效率发挥环境监测,我们想到了引入第三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但是不仅仅是简单引入就可以了,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监测站研究制定了《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考核实施办法(试行)》,除了严格、透明、规范地明确了各个环节及考核要求,还明确了对第三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的奖惩。监测站通过‘实时抽查、月度考核、季度公示’的方式,定期对第三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进行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阶段监测业务量发放量的依据。另外,还每年组织第三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开展监测技能竞赛,举办技术论坛,通过竞赛与交流,不仅可以规范第三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的检测行为,提高其贯彻标准规范的自觉性,还可以促进外包检测的工作质量,提升社会化环境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保障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率。”陆文娟表示。
依托数字环保
打造数据支撑体系
最近,陆文娟准备将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申请2016年的区实事工程。“我们现有4个水质自动站,1个生态浮标站、3个大气自动站和3个噪声自动站,均纳入国家、省、市、区各级环境自动监测网络,监测数据也在高新区数字环保平台、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媒介上实时更新。接下来,我们想把信息公开与数字环保深度结合,将手工监测纳入监管范畴,建立大数据集成系统,更大地发挥监测的作用。”2009年以来,通过累计三期数字环保的建设,苏州高新区逐步搭建了完善的数字环保信息化平台。目前,已建成环境数据中心、环境业务协同管理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环保一张图等众多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了环保业务的全程数字化、流程化、在线化。通过数字环保平台,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员可足不出户在网上完成申报、监管、监督、查询等操作,已在环保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新区的环保信息化平台已经搭建,如何完善和提升这个平台,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如所述,环境监测就是数字环保的前道工作和基础保证,是实现数字环保的基石,如何将NGO、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所取得监测数据有效纳入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更新环境数据中心,建立起区域性大数据集成数据库是平台深化与提升的基础。目前阶段,虽然环境质量和部分污染源的基本信息都已比较健全并录入数据中心,但是很多一般污染源还没有进入,很多企业的详细信息还不健全,环境质量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还是切割在不同空间中,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有待于开展,企业信息的审核工作也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随着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成和上线运作,以上诸多弊端将会有质的改变,预计到2016年年底,苏州高新区还将录入400家企业的相关信息,并不断更新原有的数据中心,使环境数据中心真正成为社会和环境管理部门信息交互的重要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