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 4日下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率队到光明新区调研水环境治理工作,现场察看了茅洲河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情况,并到光明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厂运营和污水处理情况,推动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条大河盘桓在深圳西北部,联缀起很多美丽的水库、繁忙的工业园区与祥和的社区。这就 是 深 圳 最 大 河流———茅洲河。她是深圳的“母亲河”,孕育了两岸千百年的繁华与富足;上世纪9 0年代以来,她又变身臭名昭著的“黑河”,令人侧面掩鼻。现在,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光明新区全面打响。记者在茅洲河现场注意到,河流里流淌着的河水已不黑不臭,水中时常可见游鱼,记者现场用手舀起河水,可以看到河水清澈明亮。
光明新区高度重视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治水提质工作方案,将整治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开展河流清淤疏浚,加快土地整备,强化河道运营管理,推进茅洲河干支流综合整治;加大污水支管网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严厉打击非法养殖、严控污染项目,强化水务和环保执法监管;同时,携手一流专业治水机构为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不久之后,草莽丛生的茅洲河中上游,将华丽变身为现代化的城市生态景观走廊。
正本清源
在光明新区居民范胜初的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还可以在茅洲河里洗澡、摸鱼,但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沿岸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茅洲河的水质一年不如一年,直到成了一条“黑河”,饱受诟病。
“去年我来看,公明新围这一段的水还是黑乎乎的,现在变清了,还能看到鱼在水里游。”范胜初说,短短一年多时间,茅洲河的变化,让人有点吃惊。而这变化的背后,是光明新区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大力推进,以及为此付出的各种努力。
举全区之力打响治水攻坚战
今年深圳“两会”期间,水污染治理话题,引起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和市长许勤的高度关注。其后,市政协组织全国、省和市政协委员,分三路调研深圳湾、龙岗河和茅洲河污染治理情况,并提出未来五年深圳将投入800亿元治水。其中,茅洲河治理工程将实施干流、支流综合整治共计24个项目,投资近79亿元。
茅洲河流经深圳、东莞两地,是深圳境内流域最大的河流。受原特区外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工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叠加影响,茅洲河污染严重,被列为省政府重点督办的10个重点环境问题之一;茅洲河治理也被列为深圳全市环境质量提升十大重点任务的首位重点推进。
茅洲河中上游有14 .8公里流经光明新区范围,支流12条、总长123公里,流域总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可以说,茅洲河与光明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为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面洁、景美”,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一直以来,光明新区高度重视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把茅洲河综合整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民生工程,全面改善新区水环境。
早在2013年,光明新区成立了以新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完善茅洲河综合整治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新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正式出炉。在此大背景下,深圳治污计划也在加速推进。6月10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治水提质行动方案》;以此为指引,光明新区迅速制订《光明新区治水提质工作方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茅洲河流域水系为重点,大力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光明新区还专门制定了《光明新区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将治理任务进行细化,实现“任务到位、责任到人”;同时,动真格、出实招,将各责任单位茅洲河综合整治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辖区各级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对不能按时完成整治任务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责任追究。
干流支流整治工程系统推进
干流和支流河道的整治,是茅洲河综合整治的正本之策。按照先干流、再支流的建设次序,光明新区争取用5-8年时间,在2020年前完成干流及主要支流治理工作;到2015年底,茅洲河干流中上游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标准,到2020年,干流中上游及主要支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实现全区河流基本不黑不臭。
其中,茅洲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于2012年底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治理工程、洋涌河水闸工程、上下村调蓄池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和配套工程等,干流直径20厘米以上排污口总数94个,另有12条支流汇入茅洲河。截至目前,干流整治项目四个土建标段共完成主体截流箱涵施工约30000米,占截流箱涵总工程量的92%,其中干流周家大道桥(光明新区段)至新建洋涌河水闸(宝安段)已分别实现河段左、右岸截流箱涵通水;今年以来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 .3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89 .44%,总体形象进度为90%,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约11亿元。
而流经光明新区范围内的茅洲河流域12条一级支流中,鹅颈水、东坑水、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河、玉田河、大凼水、西田水8条支流以及观澜河流域的白花河支流,已列入市级投资项目,治理河道总长47.33公里,总投资约16.2亿元,均由光明新区负责组织进行建设。
在茅洲河支流治理上,光明新区则重点按20至50年一遇防洪标准综合整治河流47.33公里,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排涝、水质改善、景观绿化等。截至目前,除鹅颈水和木墩河已开工、楼村水在进行施工招标外,其余支流正在按计划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另一方面,对辖区范围内的9条支流,光明新区采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养的方式,督促河道运营单位加强对河道的运营维护,对河道的排放口进行逐个清除,杜绝河道产生新的排污口。
与此同时,为保障茅洲河整治项目施工建设用地需求,光明新区各部门加强沟通,完善土地整备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据了解,光明新区茅洲河沿线的征地拆迁工作于2013年4月全面启动,涉及两岸箱涵长28.2公里,截至目前已移交施工27 .75公里,占比98 .40%,保障了河流综合整治工程的顺利推进。
此外,光明新区积极开展茅洲河河流清淤疏浚工作,已完成茅洲河干支流共10条河道清淤工程,疏浚河段总长约31 .2公里,淤泥清除量约为62万方。
史上最严执法为河流“清源”
河流饱受污染,其中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厂、养殖场违法排污。为此,一场围绕水环境的“史上最严执法”,在光明新区拉开帷幕。
今年6月,在前期覆盖28个社区的“社区环保监督员”机制发挥良好作用基础上,光明新区环保部门再聘请了17名“环保公众监督员”,邀请各媒体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等,加强对辖区茅洲河综合水治理等环保工作的依法监督。这是光明新区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的又一创新举措。通过设立社区环保监督员、实行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及聘请环保公众监督员等措施,光明新区着力加强茅洲河流域电镀、印染、表面处理等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定期对茅洲河沿河排污口开展专项检查,环保、安监、社区等多部门信息互通、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20 15年,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开展了电镀、线路板、表面处理等涉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执法检查、企业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情况执法检查、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检查,对流域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取缔无牌无证地下非法加工厂等,切实改善茅洲河水体质量。截至11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11000人次,现场检查、采样1700厂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84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98宗,移送司法机关6宗,处罚金额707万元,立案数同比增加98%;处理各类信访投诉2197宗,信访处理率、回复率100%。严厉的执法整治,极大地震慑了茅洲河水环境违法行为。
针对辖区内茅洲河流域存在的违法养殖问题,光明新区则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近年来持续开展清理整治行动,已形成多部门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起违法养殖清理长效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多次组织开展集中清理行动,特别是从7月1日起至8月31日,光明新区以茅洲河流域为重点,全面开展违法养殖专项整治行动,共清理违法养殖户282家,清拆猪棚162730平方米,彻底结束了辖区违法养殖历史。另一方面,光明新区严令新区8家规模化养殖场开展整治工作,年底前完成达标排放;要求光明华侨农场(集团)牛奶公司圳美、新陂头、北山牛场年底前完成雨污分流、干清粪、废弃物综合利用,切实改善新区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在加强环保监管和严格执法的同时,光明新区还从“源头”的“源头”下功夫。光明新区自成立以来,通过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分区域、分行业的产业导向目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水耗、重污染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的建设,以产业政策、环保审批等方式,引导茅洲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清退高污染、高水耗、低产出、低信用的“两高两低”产业。其中,2014年淘汰重污染企业5家,今年上半年已关停了养殖、印染和五金类重污染企业3家。
大禹治水
58岁的李占留是鹅颈水整治工地的一名看护员。一年前他进驻工地时,连通鹅颈水库和茅洲河干流的鹅颈水,只是一条几米宽的小水渠,渠道及两岸杂草丛生。一年后,经过综合整体提升的鹅颈水,河道大幅拓宽,河堤上种植了草皮、花卉和树木,还修建了沿河绿道,成了一处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附近金环宇科技园的保安员廖桂发说,以前只能在工业园内兜圈跑步,现在同事们都喜欢沿着河岸晨跑。
除此之外,工友们也有了更多乐趣,因为这段河流经整治后水质优良,水中时常可见游鱼,不少人在这里抓鱼吃。而在几公里外的茅洲河干流光明新区污水厂出水口处,白花花的清水中,也时见有鱼跳跃,还有人在这里戏水、洗衣服。而在一年多前,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在廖桂发看来,茅洲河水环境的综合整体和提升,沿岸居民和企业都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由此带来的满满“正能量”,则远远不止于此。
打通配套雨水污水管网“脉络”
位于茅洲河南岸的公明老城区,地势低洼,排水设施不完备,再加上茅洲河河水顶托,沿线居民和企业一度饱受水涝洪灾。2008年“6˙13”暴雨,造成公明薯田埔、马山头、上下村等多个社区受淹,水深达1.3米,32.5万人受灾,2.5万人临时转移,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亿元。其后,光明新区进一步加大对防洪排涝工程系统的整治力度。
据了解,公明片区排涝工程(三大泵站)总投资4.38亿元,总设计排涝流量75.74m 3/s。自2012年4月正式管养以来,总运行时间达30325分钟,总抽排量达1167.8万立方米,有效地解决了公明茨田埔、合水口、上村、下村、马山头、马田等6个社区严重内涝问题。
在水综合治理中,管网建设素来被赋有“打通脉络”的重要意义,在加强茅洲河干支流水治理本身的同时,光明新区把加快辖区排水、污水管网建设当作一项迫切的民生工程来抓。目前,光明新区排水管网共计约1146公里。其中,光明新区成立前存量排水管网长度约766公里,近年新增建设排水管网则共计约380公里。
与此同时,光明新区成立以后,迅速加快辖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总计142公里、投资约8 .9亿元的光明污水处理厂和燕川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干管,目前已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了辖区没有污水处理的历史,区域内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骨架也已初步形成。
目前,光明新区污水支管网工程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新区支管网一期工程(管网长度70公里)、二期工程(管网长度54公里)已基本完工;支管网三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光明核心片区污水支管网项目和公明办事处松白路以东片区污水支管网项目预计今年12月开工。
携手一流为综合整治提供更好技术支撑
治水之道,重在强化整治、加强监管,还要加强设计规划和改造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面洁、景美”,为辖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真正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今年10月29日至30日,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恒春率考察团赴杭州调研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赴京杭大运河及江洋、西溪两处湿地,经现场交流、个案分析、专题探讨,详尽了解杭州市运河水质治理情况,实地考察湿地蓄滞排涝布置、景观设计、淤泥填埋及配水工程预处理等工程,为辖区茅洲河治理多方取经。
不仅如此,光明新区还携手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探设计研究院,开展茅洲河综合治理工作。该研究院作为国家大型综合性甲级勘测设计研究单位,是国家外经贸部最早授予对外经营权的勘测设计单位之一,可以在包括水利、水运、电力、公路、市政、海洋、建筑等21个行业范围内提供设计及工程总承包等全过程的技术服务。
在与中国电建的交流合作中,光明新区寄望中国电建华东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以其在水电工程、建筑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多个领域具有的世界一流总承包能力,为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光明水系水环境治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光明新区拟在设计规划茅洲河光明段河流治理内容时,把防洪排涝、水质改善、景观绿化等多重要素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尤其加强两岸植被和景观改造,提升河流沿岸老工业区环境。同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整合光明水系内部22座水库和各色河道等自然生态要素,与凤凰城光明绿环建设设计形成呼应。届时,将把光明水系打造成完整水系统,进一步提升茅洲河流域及光明水系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延伸阅读
茅洲河人工湿地建成科普教育基地
在楼村龙大高速路口右侧,光明新区茅洲河人工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正成为一道绿色景观。在这里,污浊的河水,经过植物的天然净化,变为清澈见底的活水。
按照最初设计,原茅洲河人工湿地园并无供群众参观学习的功能,只作为污水处理单位,功能单一。光明新区领导经过现场调研,认为该湿地适宜作为宣传“绿色新城”建设成果,作为一个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基地。去年11月,新区对该基地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对基地87360平方米地块进行景观提升:完善环绕水泥道路、园路、大门、保安亭、雨棚、标识标牌等功能设施及绿化种植等。
该工程对园区绿化做了提升,种植了不同种类的乔木、灌木及花草,如小叶榄仁、凤凰木、樟树、榕树等80多种植物,大大提升了园区绿化面积,给参观人员提供了一个好环境。工程完善了两条环绕水泥道路、新修建了四条园路,既美化了园区环境也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行走道路。该项目建成后,一次可容纳500多名市民参观。市民来这里可以了解污水的处理方式,还可以受到鲜活的绿色环保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