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58 赶集推出二手交易平台 “转转”,二手市场再度迎来一个新的小高潮。结合长期以来对废品回收处置及二手物品交易行业的观察,本系列希望对目前为止这两个关系甚密的行业格局做一梳理,行文分为废品回收处置和二手物品交易两大部分。
Part I:废品回收处置
市场怎么样?
废旧物资,又称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本文主要讨论消费者端产生的废品,包括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废纸、废旧服装、废塑料等家庭废品,企业端产生的废品如废金属、玻璃、橡胶、办公设备等不在本研究范围内。
“十三五” 规划中,国务院将绿色发展作为基本方针之一,再生资源回收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和新举措。预计 2020年 国内再生资源的可回收量将达到 3 亿吨,国内和国外两个回收渠道可获得的再生资源价值逾万亿元,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截至 2014 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 6,446.9 亿元,回收总量约为 2.45 亿吨,同比增长 5.0%。目前,全国再生资源行业共有回收网点 20 万个,回收利用加工企业1 万多家,从业人员 1,500 万人(不包括拾荒流动人员)。80% 以上从业企业是夫妻店、小作坊,规模化企业数量少。
在所有再生资源类别中,C 端消费品可回收资源主要有废纸、废塑料、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木材(家具)和废纺织品等,占所有可再生资源回收总值的 27% 左右。
细分市场有多大?
我国目前的实际回收率并不算高,以几个主要品类为例:
废汽车&轮胎:
2014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 万辆,同比增长12.4%。回收拆解报废汽车220 万辆,回收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42%。近年由于钢铁行业结构调整,钢材产能下降导致废钢价格不振,报废汽车拆解面临困难,然而,行业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消费升级带动大批二手车和报废汽车回收处理需求,同时,2015 年政府实施强制淘汰黄标车和新车购买刺激政策,将拉动汽车回收的行业发展。预计2015 年报废汽车回收量可达280 万辆,同比增长27.3%。废轮胎也是报废汽车的主要回收部件, 2015 年我国废旧轮胎年产量约 1,100 万吨,旧轮胎翻新是综合利用的首选。受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和 “三不包” 轮胎的影响,轮胎翻新企业近 70% 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翻新数量预计将同比减少 50% 以上。同时受天然橡胶价格和环保影响,再生橡胶的需求量大大降低。
废家电:
目前我国主要五类家电保有量近 20 亿台,2014年 报废数量约为 26,097 万件,商务部统计的实际回收量为 13,583 万件,回收率 52%,减去 B 端回收,实际回收率要更小。废弃电子电器处理企业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原料的竞争,从 2014 年下半年开始,回收价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持续上涨,导致处理企业的处理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保守估计,我国家电回收年市场规模约为 1,100 亿元。
废手机:
2014 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 4.25 亿台,废旧手机存量至少达 11 亿台,每年将诞生 3.7 亿台废旧手机。当前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率仅为 12.5%,闲置约 60%,存量空间巨大。
废手机:
2014 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 4.25 亿台,废旧手机存量至少达 11 亿台,每年将诞生 3.7 亿台废旧手机。当前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率仅为 12.5%,闲置约 60%,存量空间巨大。
废电池:
2014 年我国电池产量约 476.8 亿只,消费量 227.9 亿只。废电池回收量(铅酸电池除外)约 9.5 万吨,其中废一次电池回收量约 3 万吨,废二次电池回收量约 6.5 万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带动锂离子电池产量大幅提高。
铅酸电池主要来自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寿命 2-3 年,主要价值在于其中的铅。中国每年产生废铅酸蓄电池约 5,000 多万只,数量高达 260 万吨,其中铅重 30 多万吨,通过正规回收的不足 30%,而发达国家的正规回收率可达 95%。正规企业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大量非法回收商和个体获得电池后卸开倒掉酸液,将其中的铅单独出售牟利,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近年来随着政策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由 2012 年的 1,930 家减为现在的 400 家左右,再生铅企业从 2010 年的 300 多家减为现在的 80 家左右,产业集中度提升明显。按 2014 年废铅酸蓄电池均价 7,000 元,260 万吨产量估算,回收市场规模可达 182 亿元。
废纺织品:
中国每年纺织品产量超过 4,000 万吨,占全球纤维产量 10%,其中大部分在一两年内就会变为废旧纺织品被处理掉,每年废纺织品存量约 2,600 万吨。2012 年据国家统计,我国废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不到 0.03%,原材料进口率却高达 65%。要达到规划目标回收率 20-40%,需每年处理废纺织品不低于 1000 万吨,国内每吨旧衣价格在 5,000-13,000 元不等,市场规模逾千亿。废旧衣物除降解处理外,约 60% 流向二手市场,每年流通市场规模在 60 亿件左右。
传统回收怎么玩?
整个再生资源产业链可分为废品收集、材料循环再造、产品再制造和重新进入消费市场四大环节, 产品流向从居民——>流动回收商——>大回收商——>多级分拣商——>末端回收商——>处理厂 / 二手市场。在传统模式中,国内城市废旧品回收一般有三种运作模式:
流动回收商:多是无证经营、无人管理的流动收购人员,没有固定场所和必要设施,直接将收购的废品转卖给回收站。随着城市铺位价格的不断提高,正规废品回收站越来越少,流动人员成为回收废品的主体;
通过合法注册经营的废品收购站;
物资回收公司和废旧物品交易市场:废品回收站回收的废旧物资大部分通过他们进入废品流通市场,回到生产系统。
行业有多痛?
此外,废旧电子的回收还可以通过维修商、搬家公司等在开展业务时进行收购,回收产品多流向二手市场。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共同宣传下,以旧换新模式也解决了一部分家电和手机回收难题。
回收体系尚不完善,中间环节过剩
国内废品回收体系尚不完善,还未完全形成集中、科学的回收体系。绝大部分电子垃圾被游商收走,经过拆解分类后卖给一些没有任何资质的 “地下工厂”,这些工厂缺乏技术和相关标准,无法实现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既损失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
回收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呈下降趋势
废品回收与产业链下游的处理、加工和制造紧密相关,塑料、钢筋、纸张等商品供需变化、废品交易环节和运输成本都会影响废品回收的价格。2014 年废品回收价格普遍呈下行走势,大批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一些大型企业的开工率也不足 60%,企业盈利情况趋于恶化。
此外,回收企业出于逐利考虑,对回收品种 “利大抢收,利小不收”,废金属等高值品种回收率可达 70%,其他品类平均约 40%,废塑料和废玻璃等低值品种回收率仅 20% 左右,大量可用资源无人问津,严重浪费。
从业人员结构变化,拾荒流动人员增多
劳动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提升,部分回收企业投资引进机械化回收分拣线替代人工劳动,还有部分回收企业转投其他行业,造成从业人员回流。而随着废弃物产生量的持续增加,大批非正规废品回收者(拾荒者)活跃于废品回收领域,再生资源从业人员结构发生变化。据不完全统计,从业人数从去年约 1,800 万人减少到 1,500 万人,而城镇拾荒人员新增 200 多万人。
居民端难以找到回收渠道,价格不透明
如今,能在家里等着回收商在楼下喊号收废品的已经少之又少,居民在有废品处理需求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回收商,只能拿到楼下扔掉,而在流动商贩过来时又不一定有处理需求。此外,上门回收价格没有行业统一标准,对高值商品缺乏有效估价,对低值商品如衣物废纸等论斤售卖,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合理,造成消费者宁可留滞、扔掉或捐赠,也不愿意低价处理给回收商。
互联网的切入机会在哪?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接触个体游商成为可能。利用信息化优势集中资源,整合社会闲散劳力,提高回收效率。结合移动互联网位置属性的天然优势,解决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收” 的资源匹配问题。
直接连接用户与回收站,取代回收商,减少中间物流、时间和营销成本。
发展到一定的用户规模后,有可能取代城市回收站点,自营分拣环节,直接对接再生资源处理厂。
积累交易数据,沉淀出用户的消费、报废习惯进行分析,为消费品商家提供服务和价值,为消费者提供以旧换新等服务,成为社区消费入口。
可能的风险与困难?
整合前端个体游商的教育成本较高,前期无法避免一段时间的 “烧钱”;
选择切入的品类很关键,低频的高值商品如何获客和保持粘性,高频的低值商品如何规模化提高利润;
能否打通下游渠道,对接拆解厂或处理厂,获得议价权;
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低,导致下游废旧物资定价随之疲软,挤压前端利润;
国内环保教育和垃圾分类尚未做到位,垃圾处理需要多次分拣,成本高昂。